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里仁第四(第8页)

对佛教来说,“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是空。世间万物都有着因缘,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独立、永恒不改的。

对老子来说,“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是道。道又是不可描述、不知道、说不清的。

孔子的“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有人说是仁。仁者爱人,你内心有别人,你做任何事都是从仁出发,它能够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德行。

我的观点和孟子比较接近。我认为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一”,很有可能是“反求诸己”。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一句话概括了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遇到阻碍时,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不怨天,不尤人”是孔子的原话。

孔子还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国家让我做官,我就好好做官;国家不让我做官,我就回去教书。他从来不抱怨,从来不满腹委屈地问:“为什么他们那样对我?”他做所有事情的核心,都是反求诸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

在这段话中,孔子是在打哑谜。对于孔子的“一以贯之”的含义,也没有正确答案,大家可以自由吸收对自己有益的观点。

我推荐的观点是,“一”是“反求诸己”,但你要把它想成仁,我觉得也没错。因为仁和反求诸己之间是有联系的,当你能够做到反求诸己时,也就能够做到仁了。

君子喻于义: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在于价值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这句话的解读有很多,有一种解释是,“喻”是明白、知晓的意思。君子非常理解道义这件事,他每天思考、了解的都是与道义有关的大问题;小人每天脑子里琢磨的是利,想着怎样赚钱,怎样获得蝇头小利。

还有一种解释是,“喻”的偏旁部首是“口”,所以是和说话有关。君子在说任何事情的时候,是从义的角度阐发的;小人在说任何事情的时候,是从利的角度出发的。

比如和某个小人讨论创业的问题,他只问这件事能挣多少钱,市场有多大,盈利点在哪里。他可能会说“我三舅做这个挣了钱,所以咱们也做”,丝毫看不到他对创业本身的热爱,也看不到他内心的理想。驱使他创业的,只有对钱的热爱,这叫作“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指的是君子在做一件事情时,首先思考的是这件事情有没有社会价值,这件事情是否能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自己能够让社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君子喻于义”与“小人喻于利”,诠释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句话既可以对外使用,用来判断一个人更为看重的到底是利还是义,用来评估和识别他人的境界,也可以对内运用,用来审视自己,看看你跟别人沟通或者讨论问题时,是更多地关注义,还是更重视利,放于利而行。

《论语》的第四篇,每节的文字普遍不长,却产生了大量的名言。就如同这一节,短短的一句话,简洁而充满哲思,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见贤思齐:内省的最佳方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一段与前面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呼应起来了。

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当我们遇到了比自己好的人时,他是老师;当遇到了不如自己的人时,他就是借鉴。

有一个词叫“师资力量”,“师资”两个字就源于此。善人者是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也可以为教育提供资源,作为反面教材,让我们“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好仁者”,就是“见贤思齐焉”;“恶不仁者”,就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可以将这两段话统一起来理解。

如果要用现代的书籍来理解孔子的逻辑,我推荐《他人的力量》。这本书阐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我们周围的所有人,包括朋友、亲人、恋人、同事等,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帮助我们进行内省。

有一些人的价值观是反过来的。要么是“见贤不思齐”,看到别人表现得好,心中想的不是怎样变得与对方一样好,而是“他怎么还不出事”;要么是“见贤挑剔”,总能首先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认为他虽然在有的事情上表现不错,但很多事情还是没有做到位的。

还有一种“见不贤”,就是看到一件糟糕的事,立即做“键盘侠”,在网上不断地骂人,释放暴戾之气,把自己全部的力量用在了外在,只想着如何去规范和约束别人。孔子的核心是反求诸己,他做所有的事情,都着力于内在,思考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无论是“见贤思齐”,还是“见不贤而内自省”,都是问自己:“我能不能向他学习做得更好?”“我能不能够从他身上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这都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跟这一节也是呼应的。我们学习,到底是为了提高自己,还是为了给别人看?

很多人喜欢在网上“吃瓜”,看各种八卦新闻,我觉得真的浪费了太多时间。别人身上发生的很多事,其实都是过眼云烟,也许就是为了炒作,为了博眼球。有时候,某个名人出事,成为热点,就会有无数个公众号扑上来写。写文章的人可能并不是真的恨当事人,只是单纯地在“做生意”,在“蹭热点”。很多不明就里的网友却乐呵呵地跟着看,只是花时间成就了别人的点击率而已。

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骂同一个人的文章,看一篇也就够了,切莫将太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别人的事情上。

在我看来,一些被骂的公众人物其实也为社会做过贡献,在他犯错之后,却没有人想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样,即便你看再多批评他的文章又有什么意义呢?

劳而不怨:当我们和父母产生分歧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段话在现在会引起很多争议,很多人也许不同意孔子的这个观点。

“几”,是微小的、一点点的。

“事父母几谏”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父母如果做错了事,不要正面跟他们杠,不要直接批评他们,这是不孝。要轻微婉转地提醒父母,悄悄地跟他们讲。

第二种解释是,当发现父母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时,去制止他,会比较容易。

我个人觉得第二种解释在操作上有困难,因为我们认识父母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他最初犯小错误时,可能是在很早很早之前,你已经来不及干预了。

我更同意第一种解释:我们要用委婉的方式给父母提意见。

父母可能不听,他们很执拗。请问诸位读者,你们有成功地改变过自己的父母吗?很难。那怎么办?

孔子接下来又说:“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你还是得按照父母能够接受的方法来,就算他们做错了事,也要尽量地配合他们,劳而不怨。比如,年轻人提醒父母不要做什么,但父母非要做,你免不了要辛苦奔波,为其善后。当你疲惫焦躁的时候,想到自己之前明明提醒过他们,就容易摁不住火气。此时,孔子说“劳而不怨”,不要抱怨父母,这种抱怨是给老人家雪上加霜,让他们更加自责、更加难过。

这个道理其实挺有实用性的,在心理学上也得到了验证。有一本书叫《爱的序位》,讲到家庭的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西方的心理学家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家庭的秩序不能打乱,一旦被打乱,整个家庭会变得不幸。假如我们人到中年,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后,就敢对父母呼来喝去,把父母当成孩子一样教训,父母就会越来越不讲理。因为当我们担任了父母的角色时,父母就自然会充当孩子的角色,像孩子一样胡闹——他们在自己的孩子这里找到了久违的父爱和母爱。

孔子的办法是,无论孩子多少岁,有多大成就,无论父母多大年纪,多么孱弱,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这才是合理的家庭关系。

父母做错了事,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醒;父母不听,我们也不应强迫,听不听是父母的事。如果父母惹出了乱子,我们要帮助解决,但也别埋怨。当孩子真的能够做到“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时,整个家庭马上就会变得和平,父母会立刻回到该在的位置上,承担起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不会再像任性的小孩子一样肆意妄为。

有一句话,在家庭治疗中经常被用到,孩子要对父母讲“你是大的,我是小的”,小的应该向大的撒娇,而不是大的向小的撒娇。孩子可以偶尔做一些任性的、幼稚的事情,但是父母是大人,要有父母的威信,要保持父母的尊严,我们不能将父母当作小孩子去控制和批评。

木叶:从砂隐开始种树  我做镇尸人的日子  我有一个大秦武库  上门天医秦天李欣然  被迫嫁给病弱太子后我真香了  完美枪械世界  夜行者:平妖二十年  都市特种兵  海贼王之寿命兑换系统  白莲花掉马以后  我的小号没血条  万年祖宗不好惹  东京开局签到神罗天征  阎王的小祖宗她命中带煞  奇门弄宝  超级微信  妈咪,有个爹地要还债  无双剑神  都市特种兵  他笑时恰似阳  

热门小说推荐
我在八零养包子

我在八零养包子

一次飞机失事,医学界的大佬转眼变成了八十年代的可怜小媳妇。男人失踪,公婆不喜,兄嫂欺凌。当神医变小媳妇,一切将随之改变,打脸,挣钱,养娃,救人,四不误。当她走出大山,当她名扬天下,传说中的商界大佬竟然喊她媳妇。景云一脸懵逼,这是什么情况?景云一边去,谁是你媳妇,少往自己脸上贴金。陆辰媳妇,我们可是成过亲,拜过堂的。景云谁能证明?陆辰勾唇一笑,从身后拎出了一个小包子,一脸得意的说道...

大佬拿了渣男剧本[快穿]

大佬拿了渣男剧本[快穿]

不科学!好男人在渣男剧本里?...

夺天下

夺天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六百年的大夏倾倒,天下一分为三,其中西陵最盛,南平次之,北夏最弱。诸侯争霸,谁能问鼎中原一统天下?南麟北鹤得一可安天下,唯有风云可逆乾坤。一段六百年的谶语引来轩然大波,到底风云为何物?他是一个放浪不羁的游子,还是一个胸怀锦绣的谋臣?面对诸侯们的伸出的橄榄枝,他最终会选择那方?国仇家恨纠结的他,是血性男儿,还是阴险小人...

重生鲜妻,撞入怀唐思思商焱

重生鲜妻,撞入怀唐思思商焱

唐思思被继母渣妹欺凌惨死,涅槃重生,她斗极品亲戚,战行业败类,成为人人艳羡的白富美!前世对她弃若敝屣的男人,这一世却要死乞白赖的花样宠她。商焱,你给我滚!唐思思怒吼。好,沙发还是床?...

战爷,您夫人富可敌国

战爷,您夫人富可敌国

穿越腹黑女强宠文现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