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章魏晋隋唐玄学佛学(第7页)

一日,慧能想,现在是弘法的时候了,不能逃一辈子,于是来到广州法性寺。当时法性寺主持印宗法师讲经,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人者心动,众人大惊。印宗法师说:“行者定非常人,久闻五祖衣法南来,难道是行者吗?”慧能说:“不敢。”于是取衣钵出示大众。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性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从此,形成禅宗的南派。

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7年之久。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除了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经”外,慧能是绝无仅有一个言行记录被称为“经”的。

慧能佛教学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净自悟,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四点:

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慧能认为人人皆可成佛。

②无念为宗。《坛经》提出“世人性净”,人人都具有清净的佛性。但由于有妄念浮云遮盖,清净的佛性显现不出来。所以要下一番功夫把妄念浮云吹散,使清净的佛性显现出来。要吹散妄念浮云,并非难事,只要“无念”即可。

③预悟成佛。慧能主张顿悟,只要一念与教义一致,就可成佛。

④行住坐卧皆是坐禅。慧能反对坐禅,认为坐禅不但不能使人成佛,反而会使人离佛更远。他还对禅定作出新的解说,“外离相日禅,内不乱日定”。外离相就是不执取外境,内不乱就是无妄念。不于外著境和“无妄念”都是“无念”,只要做到“无念”,就体现了禅定功夫。这是对禅学理论的重大发展。

慧能的佛教理论明快简易,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信徒,流行也更为久远。他的禅学思想对中国中唐以后的佛教及宋明理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韩愈(788),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韩愈岁考中进士,却在之后的0年里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但这期间他结交了像柳宗元和刘禹锡这样的才子,使自己的学业大有长进。岁时担任监察御史,但是他上书说天旱人饥,请求减免徭役赋税,并指斥朝政,随后被贬为阳山令。到宪宗即位后,韩愈被赦免回朝,不断任职,但因为他先后与宦官权要等相对抗,所以为官经历一直不顺畅。0岁那年,他跟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因平定叛乱有功,所以升任刑部侍郎。岁那年,因为谏迎佛骨又被贬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先后担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公元8年,韩愈在长安去世。

在哲学上,韩愈是开启宋明理学初源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中《原人》《原道》《原性》《原龟》等篇,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

以儒的“道统”对抗佛的“法统”

韩愈在反佛斗争中建立了他的“道统”说。这一理论包括两方面:先王之道及其传道系统。韩愈认为儒家的仁义之道,是天下公认的真理,是“正统”。老子之道“去仁与义”,佛之道根本不谈仁义,都只是宗教修养的出世原则。而他自己所维护的“道”,这是一个治国平天下,积极有为的入世学说。他以此“先王之道”批判佛老的反仁义言行。为了与佛教的“法统”相抗衡,他虚构出一个“先王之道”的传授系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柯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韩愈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这一道统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性情“三品”的人性论

韩愈在《原性》中提出了“性情三品”的学说。他说“性也者,与生俱来也”,是先天的,“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根据人性中五种道德的情况,他把人性分为三品:上品者五德俱备,是善;中品者,五德有所欠缺,可善可恶;下品者,五德俱缺,是恶。与此相连的还有“情”,“情也者,接于物而生”,是后天的,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情的品级与性是对应的,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的七情恰当而适中;中品的七情稍微有些过甚有些缺乏;下品于七情之中不是过甚就是缺乏,皆任情而行。韩愈认为,中品的“性情”通过引导,可以变为上品或下品,但“上品”与“下品”却是先天注定而不可改变的。以上合之谓“性情三品”。

“圣人立教”的唯心史观

韩愈在《原道》中提出了“圣人创制立法”的思想,他所说的“圣人”就是以仁义为道的先王和少数统治者。因此圣人就是仁义,仁义就是圣人,二者是一体的。他说:“有圣人立,然后有教以相生养之道。”圣人还制礼乐刑政,以安定社会秩序,这是圣人博爱之仁的表现。总之,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圣人安排造就的。

李翱(778),字习之,陇西(今甘肃)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自幼就“勤于儒学,博雅好古”,写文章注重气质。岁时,在汴州与韩愈相识。从此,他以韩愈为师,勤奋好学,并娶韩愈侄女为妻。岁那年,李翱进士及第,初任校书郎,后三迁至京兆府司录参军。宪宗元和初年,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等职。

李翱是一个性格耿直,说话无所避忌的人。权贵们虽然“重其学”,但是“恶其激讦”。因为重振朝纲的抱负无法实现,他郁愤无处发泄,便去见宰相李逢吉,当面指责他的过失,并提出自己将告病回乡。李逢吉并未计较李翱的言行,还上奏让李翱担任庐州刺史。李翱到庐州后,正值旱灾严重,逃亡人数达万人,官吏们大量抢购田屋,以获取暴利,倾家荡产的人家,却仍要交纳赋税。李翱下令“以田占租”,不得隐瞒。收缴大户豪门万余缗,使贫苦百姓得以安生。这是他比较突出的政绩。

在思想上,李翱和韩愈一样力主排佛,致力于儒学的复兴,但他也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李翱的著作有《李文公集》,其中《复性书》代表他的哲学思想。

“性善情恶”的人性论

李翱以《中庸》为依据,继承和发展了韩愈的人性论,提出了“性善情恶”论。他认为性与情是对立的,“性无不善”;而情却是多变的,“情有善有不善”,“情本邪也,妄也”。因而情能掩盖性的善与明,“情即昏,性斯匿也”。他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也者,情也……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这就是说性出自天命无有不善;而人之所以有不善,是由于溺于情欲而惑其性。而一般人如使其性恢复原来的光明,同样能成为“圣人”。于是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复性”以成圣人,提出了“弗思弗虑”的“不动心”的修养方法。李翱的“性善情恶”的人性论明显地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这种性情相对立说,实为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说之滥觞。

“弗思弗虑”的复性方法

李翱从其“性善其恶”论出发,主张“复性”说。具体包括:

(1)圣人能“复其性”“尽其性”,因为圣人能“知情之为邪也,邪即为明所觉矣,觉即无邪”,并且圣人的“七情”都受到性的节制,因而总是恰当适中。“圣人”“复性”和“尽性命”的境界叫做“觉”或“至诚”,在此境界中“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无不知也,无弗为也”。

(2)“凡人”要像圣人那样恢复人的本性,途径就是“忘嗜欲”。复性的外部手段是“制礼以节之,作乐以和之”;复性的内心修养方法则是“知心无思”和“知本无所思”。前者是对心的强制(“斋戒”),后者是领悟到只有“性”才是唯一真实,经过这一领悟过程,就达了圣人的“至诚”境界。这是心自然地“止定”于性的“寂然不动”,是绝对的静止(“离静与动”)。其认识路线就是通过心的内省功夫(“止”)达到主观精神与客观性命的合一(“诚”)。

柳宗元(778),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非国语》等。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0年。虽处于和平时期,但此时的唐王朝已逐渐走向衰朽。柳宗元九岁那年,爆发了由李惟岳引起的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岁那年,柳宗元又亲历了李希烈引发的藩镇割据的战火。

贞元元年(78),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开始了随父亲宦游的生活,他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的儒学,他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母亲卢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父亲和母亲给了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释”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统合儒释

柳宗元明确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认为儒佛二教“皆有以佐世”,对佛教应选择吸收其有用的思想精华,用来丰富儒家学说。在他看来,佛教中有些理论是与儒家的精神实质相契合的。如佛教中“诸行无常”的观念与儒家《周易》的变易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佛教的佛性论与儒家的人性论也相符合。他提出佛教本于孝敬的思想,拉近了佛教与儒家以孝为仁之本的距离,为二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

天人不相干预

在柳宗元看来,“天”是自营自成的自然界,是宇宙,不是虚无缥缈的神。“天”是物的天,是客观存在的天,没有意识,没有感知。“天”并不是谁经营创造的,而是由元气的无限积聚而形成的。元气是一切自然现象发生之源,一切自然现象统一于元气。这一思想从根本上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表示了鲜明的无神论立场。在“天”和“人”的关系上,柳宗元认为“天”不能够有意干预“人”的“法制”与“悖乱”,“人”也不能够干预“天”;天与人“相分”,“各行不相预”。

阴阳三合,一以统同

这是柳宗元《天对》中的命题。屈原在《天问》中曾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柳宗元《天对》中答道:“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冷,交错用功。”柳宗元认为,天地中充满了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万物的形成和变化,是阴阳二气矛盾运动的结果,即元气的自然运动(吁吹)导致阴阳寒暑的冷热的变化,因此而有产生万物的效果。柳宗元的命题肯定了万物统一于元气,肯定了元气本身对立物的交错作用是运动的根源,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结合的产物。

刘禹锡(778),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著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的哲学论著是《天论》上中下三篇。

星路与你  这个掌门太靠谱  仙气凌人  重生女配很妖娆  暖婚100天阮诗诗喻以默  镇世战神  永夜妖王  我的数码黑王后  无限可能:我的灵根能进化  论法的精神  柯南之我是真酒  团宠妹妹又轰动全世界了  大蜀捉妖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开局获得系统和尘歌壶  从那兔开始,震惊世界!  吞噬大荒:开局妖孽体质  夭寿!霸总他从书中来  清光  星际反派大佬娘亲养崽日常  

热门小说推荐
段先生,请奉子成婚

段先生,请奉子成婚

段先生,请奉子成婚段先生,请允许我做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听完后请您再做决定是否要和我结婚。我现在23岁。虽然我结过一次婚,但我从来没有和我的前夫发生过任何关系我的家庭条件还好,从小到大都受到良好教育和熏陶。我也知道如何做家务,厨艺也是不错的我的身材有多好。你自己应该心里比谁都清楚,至于我的相貌,相信段先生也是非常满意,不是吗?...

情深蚀骨:总裁老公别乱来

情深蚀骨:总裁老公别乱来

未婚夫和闺蜜的背叛,家族破产,在顾落最狼狈的时候,他从天而降来到她身边。这个跺一脚能让海城震三震的男人对她说嫁给我是你最好的选择。婚后,过的不如意的前男友回来找她,落落,我现在才发现我爱的是你,我知道你嫁给他是迫不得已,你婚后一定吃不好睡不好!落落我们和好吧!顾落看着他轻蔑一笑,就凭你?安衍懵了,不懂她什么意思。安先生,由奢入俭难,有秦二少这么温柔的老公,你就不够看了!...

异界之逆天杀神

异界之逆天杀神

林枫曾经是云梦大陆上的至尊王者,在云梦大陆的生死存亡之际,被神剑带着肉身穿越到玄黄大世界中,修为尽损记忆丢失顶替了那里和他长得一样而且名字也相同的林枫,因此成了举世闻名的废物,别人口中的二世祖,而且还被判定为无缘于神通,然而,当别人都遗忘他时林枫却开启了另一条修行之路,从此逆天改命天不顺我,我逆天神不容我,我杀神。...

欢乐田园小萌妻

欢乐田园小萌妻

舍己救人的秦小若临死前以为自己这次怎么也该得到表彰了,哪知在断气前几秒才听明白这场医闹根本就是一桃色纠纷事件,一下被气活过来,只是悲催的活到了另一个朝代,好在凭白多出了个万能空间兼收获面冷心热夫君一枚。穿成一农家女,婆母慈祥,小叔妯娌一团和气,连小姑子都甚是可爱,秦小若表示这太不科学。为了将家和万事兴精神贯彻到底,秦小若紧跟冷面夫君脚步,携着空间,领着一大家子奔向康庄大道...

从庆余年开始的影视诸天

从庆余年开始的影视诸天

一本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子的小说,范闲的弟弟应该叫什么,范多余,不是范熟在这个多智若妖的世界里,想要活着畅快些,只有一个办法。我看他起高楼,我看他宴群宾,我拆了他楼,看他还剩几人。如书名,第一个世界就是庆余年了后面的世界可能会写都市。第二个应该写混合一些的世界,比如说王多鱼什么剧接下来待定中...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