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第4页)

就在那时,《旧金山纪事报》的一名记者已经称这些新一代的放浪之人为“嬉皮士”,随后这个运动席卷美国,继而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嬉皮士群居地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和亚特兰大兴起,嬉皮士在墨西哥、加拿大、伦敦、罗马、东京——甚至在老挝,都建立了营地。到这时,许多嬉皮运动的领袖先后离开,因为他们对那些在接受报社记者和电视评论员采访时作秀表演的人十分反感。采访该运动的著名记者亨特·汤普森说:“1965年是做嬉皮士最好的一年,但那时并没有太多可以写的素材,因为并未发生许多公共事件,私下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又是非法的。而对嬉皮士真正有意义的一年是1966年,尽管当年还缺乏宣传,但等到1967年,美国铺天盖地而来的都是对嬉皮士运动的报道。”

1967年“爱之夏”运动中,有人靠贩卖DMT(二甲基色胺,合成迷幻药的一种)、墨斯卡灵、梅太德林、LSD以及更受欢迎的(也更安全的)大麻发了财,这些毒品被卖给那些感到幻灭的中上层阶级人们的子女,那些人离开让自己深感窒息的呆板生活,“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因而涌向嬉皮士的群居地去。火锅、嘘声、玛丽简、草叶、玛丽·沃纳——各种大麻的别名人们耳熟能详,在墨西哥以每千克(2.2磅)35美元的价格出售。走私到美国境内后,1千克从150美元涨到200美元。再分装成34盎司注1盎司≈28.350克。——编者注一袋来包装,算下来每盎司价格达25美元,折合1千克850美元。合成大麻——大麻香烟,以每支1美元的价格在街上出售。海洛因毒品更赚钱。马赛的地下药剂师用1千克的吗啡制成海洛因就可以获利700美元。曼哈顿的毒贩用1万美元购进1千克的海洛因,然后分装在塑料袋里在街头出售,每袋中只含5%的海洛因,掺着白糖或奎宁粉。用这样的贩卖方式,最初的2.2磅原料可以赚到2万元。这项买卖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张。据联邦麻醉品和危险药品管理局估计,仅一年内美国就有68000人吸毒上瘾。

的确有几十个城市建立了共享会、共在会和共爱会。同10年前的“垮掉的一代”的情况类似,旧金山是这次运动的中心。核心地下报纸《谶语》就在旧金山当地出版,也是在那儿,第一拨“挖掘者”——因17世纪为穷人在未开垦土地上种植粮食的英国兄弟会而得名——为了给贫困的嬉皮士提供食物而破产变成乞丐。食物分发工作在一个叫作“乞讨公园”的地方进行;这种做法也被称为“白给政治”。

参与反文化运动的青少年人数究竟是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不同的定义。如果把吸食大麻的人包括进去,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美国医学会毒瘾调查会主席亨利·布里尔医生预计,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只有几十万人抽大麻,而到60年代末却增至800万人,且其中大多数是十几岁的少年。这是迄今为止最为保守的估计;美国公共卫生署给出的数据是2000万。《花花公子》杂志的调查报告显示,47%的美国大学生承认吸过大麻,尽管只有13%的人说自己经常吸。家庭收入高的孩子最常吸大麻。仅有2%的大学生承认直接把梅太德林或“来得快”(液态安非他命)注入血管,而只有1%的人服用其他毒品成瘾。

据说,嬉皮士最伟大的一年可能开始于1967年3月26日复活节礼拜日,当天有1万名青年男女聚集在纽约中央公园的牧羊草地上向爱情致敬。他们放风筝、扔飞盘、手拉手组成“友爱之圈”,在彼此的脸上画画,齐声喊道:“香蕉!香蕉!”这是由于当时流传的一种荒谬说法,说香蕉皮碎片具有让人产生幻觉的功效。同一个星期日,在美国的另一边,有15000名青少年在旧金山欢呼,积极响应利里博士花衣吹笛人似的号召:“关注现场,听从当前发生的一切,离开高中、大学和小学……跟我走,这是条艰苦的道路。”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对数以万计的父母亲来说简直是噩梦。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父母来说,大萧条时期的童年记忆仍历历在目,他们不知道美国已非常富裕,有能力解决流浪汉的生活问题,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竟想成为流浪汉。联合报社报道称:“这些孩子看起来像流浪汉,行为举止也跟流浪汉无异,但他们并非普通的流浪汉。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中产阶级家庭环境中长大,读过高中,通常实现了美国梦——大学毕业。”而现在,他们的父母提供的照片挂在警察局的公告板上,旁边是哀求人们提供信息的寻人启事。照片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因为照片拍摄时这些孩子还没有不规矩的表现,因此并不能提供与他们现在的新生活有关的线索。

警察尽其所能帮助父母寻找孩子。救世军在东村开设了一间叫作“回应”的咖啡馆,在这里,十几岁的嬉皮士少年被规劝回家去。教会办的“美洲越橘”收容所会帮助流浪到梣树岭的逃亡少年安顿下来,然后同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一个医生在旧金山为嬉皮士设立了一家免费诊所。几乎在一瞬间,他便迎来了大量的孕妇、性病患者和因不洁注射器感染上肝炎的患者。基本上梣树岭所有的嬉皮士都患有感冒或流感。有些嬉皮士想在金门公园过夜,却并没有意识到公园内隐藏的自动喷洒系统会在每天黎明时分开始工作。

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当然是毒品。嬉皮士完全不知道他们购买的毒品的成分;路易斯·拉萨格纳医生发现很多人拿到的是兽医用的麻醉剂,有些甚至纯粹是尿液。在那个夏季,很多人都在试用STP,这种新合成物来源于“地狱天使”牌摩托车使用的一种燃料添加剂。5000~10000粒STP胶囊被分发出去。这种胶囊深受嬉皮士少年的喜爱,他们称之为“精神扩张的鱼子酱”。医生发现该药极具危害性,如果将其和LSD的解药氯普马嗪一起服用,STP就会变成致命毒药。被其他嬉皮士称为“来得快”或“冰毒鬼”的人也在使用梅太德林;当他们嗑药变得高度兴奋时,他们几乎可以做任何事。同时,布法罗的迈蒙·科恩医生宣布,对LSD和氯普马嗪的初步研究表明,两者混合会引发染色体破损,造成自发性流产或者产生畸形婴儿。

那个夏季,旅游车会被安排从梣树岭经过,以便游客能看一眼那里的奇怪景象。(有时会有一名嬉皮士握着一面镜子同汽车赛跑。)在那里和东村,还有一些兼职嬉皮士少年或“变形人”——他们是来体验嬉皮士生活的老实人,周末是嬉皮士,星期一早上又穿回保守服装、打扮一新回去工作。新“左”派人士对嬉皮士少年的看法同样莫衷一是。最初,当利里接替马里奥·萨维奥成为青少年的崇拜偶像时,新“左”派作家称赞嬉皮士的率真和自发性。里根在总统大选中大获全胜后,形势有所变化。许多希望破灭的激进分子变得萎靡不振,放弃了希望,一段时间里他们靠吸毒来混日子。他们认为嬉皮士权力没有政治效用。受到刺激的新“左”派分子反驳说,嬉皮士缺乏“稳定性”和“活力”,说他们“精神上软弱”,他们对于爱情的看法“如此宽泛和笼统,以至于没有任何意义”,是真正的“虚无主义者”。嬉皮士对此回应:这是他们的事,他们打算这样去做,你们管好你们自己的事情。

嬉皮士少年面临的最直接威胁并非来自于父母、警察、游客或者新“左”派。他们搬去的居住地的低社会阶层民族群体才是最直接的威胁。梣树岭是工人阶级居住的社区;纽约东村的居民是意大利人、黑人、犹太人、波多黎各人以及乌克兰人,所有这些人都在尝试进入中产阶级的下层。游荡的青少年轻视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当地居民则希望他们的孩子能获得这种地位,但苦于无法实现,他们因此感到愤愤不平。美联社引用一位刚失业的20岁的搬运工的话说:“这些人想要退出。但想想那些努力进入的人,他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一个长笛手抗议说:“我们嬉皮士是爱众人的,我们显然不是顽固的人。”令他们惊奇的是,少数民族群认为这片地区是“他们的地盘”。他们的确是这样想的。一个黑人抱怨说嬉皮士少年占领了汤普金斯广场公园。这个公园一直以来是他和他的族群所有,他们拥有的东西并不多,至少公园是他们的。而现在,这些年轻的不速之客坚持要同他们分享这个地方,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了。暴力一直是少数民族群居住区的一大威胁,毫无防备的嬉皮士成为暴力袭击的对象。在那一年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少数民族裔的少年们袭击了一名29岁的嬉皮士女孩,剥光了她的衣服。在中央公园,一群黑人袭击了一名15岁的女孩和她17岁的情人(典型的例子,她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对她而言,他只是“那个诗人”);女孩遭到强奸,男孩被打得不省人事。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毒品贩子被杀害,右前臂被人砍了下来。没过几天,另一个毒贩也被杀死,尸体被塞进一个睡袋里,挂在悬崖峭壁上。

显然,那个夏季发生了许多骇人听闻的事情。骗子和小偷也在跟踪这些年轻的嬉皮士。在《家庭》杂志中,桑德斯把嬉皮士比作“被受伤豺狼围困在山谷中的肥美兔子”。他写道:“几乎只有住在这里,才能理解1967年春夏席卷旧金山梣树岭地区的这股狂热。要寻找爱情和嬉皮士就去旧金山的说法在美国散播开来。”但是在梣树岭,等待着他们的却不止这些。“梣树岭地区招来了留着长发的邪恶罪犯。骑车的人想用粗暴而残酷的手段夺取LSD市场。满脸粉刺的梅太德林瘾君子出售着劣等的麻醉药。有撒旦崇拜者和撒旦–强奸犯双重身份的嗜杀成性的人纷乱涌入人们的临时住所。开始出现有人在公园里遭到抢劫的情况。种族冲突也不断发生。在这之中,有一个留胡子的小个子精神病患者经常去阿弗朗舞厅看“感恩而死”乐队的演唱会,而且喜欢在舞台正中蜷缩成婴儿的模样。这个疯子有着隐秘的野心,他劝诱女孩与狗媾和,还会把漂亮女演员的眼睛挖出来后粘在墙上。不久,他的名字,查尔斯·曼森,传遍了梣树岭。

就像垮掉主义一样,嬉皮士运动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继续下去——放荡不羁的风气给美国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是在那年当这次运动开始被人知道时,它也就注定会结束,所缺少的只是一个最终的落幕。1967年10月8日星期六晚上,嬉皮士运动终于宣告落幕。一代人以前,1932年6月8日那天,一个有着极具诗意名字的纽约女孩斯塔尔·费思富尔死去,这象征着那个即将结束的年代的诡谲和堕落;约翰·奥哈拉的《巴特菲尔德8号》就是以该事件为蓝本写成。现在,同样有一名上流社会的女孩在曼哈顿被残忍杀害,因此结束了1967年的嬉皮士之夏。她的名字叫琳达·蕾·菲茨帕特里克,是一名18岁的金发女郎。她父亲非常有钱,是做调料和茶叶进口生意的。她登记的住宅是她父母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一座别墅,但在10月9日星期日,她的尸体被发现赤裸地躺在纽约下东区169B大道一座褐色沙石建筑公寓的锅炉房里。

那里并不是一个好地方。旁边有一个苍蝇成群的废品回收站和一个昏暗的酒肉铺。锅炉房里散发出狗屎和垃圾腐烂的臭味。一盏没灯罩的日光灯照着剥落了油漆、斑驳的墙面,爬满蟑螂的白色墙砖以及一张肮脏的床垫。琳达跟着一个叫作“帅气的”詹姆斯·哈钦森的文身流浪者来到这个散发恶臭的幽会地。侦探和警察拼凑出整个故事经过:琳达脱光衣服趴在床垫上,就在这时,琳达和哈钦森发现还有其他人在。这间屋子经常被当作毒品交易的接头地点,当时4名吸过“来得快”正处于幻游状态的人也在这间屋子里,他们执意要和哈钦森分享他的女朋友。女孩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哈钦森想去保护她,他的脸被人用砖头砸扁了。琳达被强奸4次后,脸也被打烂了。两具尸体仍保持着脸朝上的姿态,她的蕾丝内裤被发现丢在一旁的角落里。

3名黑人很快被捕,但大众更关注的是那个女孩,而非这些害死她的人。显然琳达过着两种生活。在格林威治,她是有家庭教养的上流社会的孩子。跟她的父母一样,她也是一名圣公会教徒;她最爱的放松方式是在高级的“圆山马厩”红叶道上骑马。她的父亲回忆起就在之前的8月份,他还表示过对嬉皮士的厌恶,而琳达的看法“跟我差不多”。她的母亲回忆说,“琳达从没有疯狂迷恋过男孩。她很害羞。”劳动节周末后,她告诉母亲她不想回奥德菲尔兹——位于马里兰州的一所昂贵的寄宿学校去上学。她想留在纽约生活和画画。她的母亲后来说:“琳达视艺术为生命。她热切希望自己能在艺术界做出点成绩。”她告诉父母,自己在高雅的格林威治村酒店定了一个房间,她的室友,据她的描述,是一名家庭条件优渥的22岁的叫作宝拉·布什的接待员,于是她的父母同意了她的安排。

“宝拉·布什?”酒店接待员惊讶地说,“琳达,我当然记得,但并没有宝拉·布什这个人。只有一个保罗·布什。”她的家人打听到,她在东村结交了很多男性友人,她用父母从格林威治寄来的钱去给他们和自己买毒品。9月末,她以为自己怀孕了,她向另一名女孩透露自己担心LSD对孩子会产生不良影响。星期六晚上,也就是在她死亡前的3个小时,她告诉一个朋友说她注射了“来得快”,正享受着幻游的快感。后来最残忍的是,她父母发现女儿在东村的熟人对她的死漠不关心。一个嬉皮士女孩说尽管他们悼念哈钦森,但“这小妞儿对我们来说什么也不是”。

同一个星期,在旧金山金门公园,嬉皮士们烧掉了一个写着“爱之夏”字样的灰色棺材。棺材里面装着橘子皮、孔雀毛、护身符、旗子、十字架和一块大麻口味的饼干。仪式被称为“嬉皮之死”。悼念者望着火焰,唱着《天佑美国》和《克利须那神颂歌》,之后他们喊道,“嬉皮士已死!现在自由的人们将会获得成功!”暴力冲突几乎使这次运动中断,商业主义也是如此。游客在梣树岭和东村的工艺品店里挤作一团。想挣点钱的嬉皮士参加了《印第安给予者》的演出,《印第安给予者》是一部大型西部迷幻剧。其中扮演警长的不是别人,正是蒂莫西·利里博士本人。旧金山迷幻剂销售商店老板罗恩·特林哀叹“嬉皮士精神已一去不复返”,随后他的店就关门停业了。“集体形象”组织的元老罗杰·里科也感叹“情况大不如前了,嬉皮士们都去哪儿了?”

美国人小像:卡尔·赫斯三世

非此即彼

正如卡尔·赫斯所认为的那样,每个认真的人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极端时都应采取坚定不移的立场。

他要么是一个民兵,要么是“地下气象员”组织的成员;要么是立场坚定,宁死不信仰共产主义的极端保守分子,要么是新左派激进人士;要么是三K党党徒,要么是黑豹党党徒;要么是一个反犹太主义者,要么是共和解放军的战士。如果你不同意战略空军司令部轰炸克里姆林宫的男洗手间,那你就必须赞成炸掉泛美航空公司的大楼。这里没有中间地带,只有一个信念和反对这种信念的敌人,拯救世界之法和毁灭世界之法都是唯一的。社会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复杂东西,实际上它极其简单。一个人只需在一个极端与另一个极端之间,即黑与白、善与恶之间做出选择。

1954年,他作为极端保守右派中享受优厚待遇的圆滑发言人,在《美国信使》杂志中写道:

如果美国不出现那种人们突然厌倦空话而伸手去取墙上的来复枪自己使用,或者交给需要的受压迫者的情景,那就不是真正的美国。

1970年,他胡子拉碴,衣衫褴褛,作为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和黑豹党的圣贤,他骄傲地宣布将亲临得克萨斯大学校园:

学生会发言人委员会(就是为他引见阿比·霍夫曼的人)介绍主讲人:卡尔·赫斯,他是激进的怪才、斗士、共产党员、无政府主义者、精神反常者!现任《壁垒》杂志的副主编。

他从未认识到两极实为一个整体。表面上看,他从一个极端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他并未移动分毫。最后他仍旧站在起始点上——距离政治中心最远的地方。

他于1923年出生在一个菲律宾大庄园中,父亲是一个爱炫耀的百万富翁,母亲以前是华盛顿的一个打工员。对他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并不是父亲,而是母亲。当意志坚强的特尔玛·赫斯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花花公子时,她毅然离开了他,带着小卡尔回到华盛顿生活。她宁愿靠电话接线员的工作养家,也不愿接受赡养费。她订下了一个规矩:她的小宝贝要想有一件玩具,就必须先读完一本书。等他进入幼儿园时,他已经读完了h·G·韦尔斯的《世界史纲》。

等到年轻壮实的赫斯到青春期时,他读过的书已经比他的老师都多,这些老师让他觉得非常无趣。在他看来,教育体系是一个有组织的官僚体制。14岁的他已经认定体系就是他的敌人。他在两家高中注册入学,在其中一所学校填写从另一所学校转学的手续,以此与体制斗争。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年龄——因为他看起来比他的真实年龄要大,在共同广播网得到了一份工作。当他负责撰写新闻栏目期间,有一天他借用了他老板的车。一名警察给他开了罚单,他的真实年龄因此被发现,于是他被辞退。体系成为最后的胜者。一直以来结果都是如此,但他却永不放弃斗争。

接着,他在《亚历山大报》编辑部当稿件传送员,他开始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那也许成为他的终生爱好。民主党拒绝接收他。由于顽固保守派主张个人自由,他因此成为一名右翼共和党人。无论他的看法是否为高见,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20岁生日时,已经是《华盛顿每日新闻》报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而后编辑打电话告诉他罗斯福总统去世的消息,安排他负责该新闻的报道。赫斯回答说,罗斯福的葬礼不值得他起床,于是他被报社开除。

后来,他成为《宇航周报》的新闻编辑,还写了一本自然科学的儿童读物,后又担任了《渔民杂志》的编辑,1950~1955年又担任《新闻周报》的出版编辑。如果他能够摆脱意识形态上的束缚,他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实际上,他却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右翼的理论主张上,其间为保守派周报《寻路者》撰写一个反共专栏,还担任《反攻》和h·l·亨特的《事实论坛》的编辑工作,联合小威廉·巴克利等人创办《全国评论》。与此同时,他还定期向《美国信使》供稿。在该杂志中,他谴责罗伯特·奥本海默和联合国,反驳对美国来复枪协会的批评言论,因为自己是该协会的终身会员。(“如果在拉丁美洲每人有一把手枪的话,他们早就建立了民主制度。”)他宣称,全国警卫是使美国不受联邦政府独裁侵害的最大保障。他主张确立秩序、赞成军队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以及“由对服从权威的尊敬而产生的纪律”。

到1960年,赫斯对顽强的个人主义诗歌般的赞美为他带来了报酬颇丰的美差,他被任命为俄亥俄州冠军造纸和纤维公司的董事长助理。他带着妻子以及两个孩子住进了昂贵的郊区住宅,公司还专门为他定制了17套西服。他在冠军公司的工作是说服气势汹汹的工会组织者,在员工中灌输忠于公司的思想。公司时常把他借调给右翼智囊团。他因此得以为众议员梅尔文·莱尔德编纂《保守派文献》。1960年,他为理查德·尼克松撰写政府文件。1964年,作为巴里·戈德华特的首席顾问,他匆忙地写出了戈德华特接受党内任命时讲话用的稿子。他说,戈德华特提供的“是一个选择,而非一个回应”。

接着,事情突然有了转变。林登·约翰逊不仅赢得了选举,而且他的胜利离不开(正好是赫斯的偶像)某个商业巨头的帮助。赫斯发现在他主笔的右翼出版物中,有一本刊物的背后金主是依靠联邦农业补贴致富的。最糟糕的是,戈德华特的惨败使赫斯成为“老大党”圈子内受人鄙夷的对象。一般说来,尽管你效力的总统竞选失败,但只要你之前工作称职,还是有机会在执政党中其他在职成员的手下工作。在国会山,他每间屋子挨个询问,希望能在共和党下属的某个机构谋得一席职位,但一无所获。没有人想要聘用他做任何工作。等到接下来的一个春天,他破产了,绝望之下,他决定去国会山做一名电梯操作员。但就算是这个工作岗位最后也将他拒之门外。他最后只能在华盛顿机器商店值夜班,做给推土机焊接零件的工作。

那一年正赶上约翰逊政府第一次向越南大规模增兵。赫斯十分震惊,认为这就是体制失控的结果。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总结道:“我的敌人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既不是古巴,也不是北越,而是国家本身。”在他看来,极端主义分子的反共产主义热潮将他们带入了悲剧性的歧途。他们相信联邦的力量,但这反倒让官僚主义尝到了胜利的甜头。他的新偶像是“地下气象员”组织成员和黑豹党人,因为他们为人民的权利而呐喊,他认为“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正逐渐提出政治性问题,为此警察不断地打压他们”。他开始阅读有关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宣扬反对权威——蔑视法律、抵制征兵、藏匿政治犯,如果政府强行征收房产,一定要坚决拒绝。

他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改变。他抛弃了妻子,留起胡须。定制的西装留在了衣柜里;他现在戴着一顶卡斯特罗帽,赤脚穿网球鞋,身上套着一件破烂的军装外套和一条褪色的绿色斜纹裤。由于他拒绝缴税,政府不允许他保有任何财产。他住在安那卡斯提亚河边的一艘船上,船是他的一位女朋友所有。他告诉记者说:“我拼接绳索,给甲板上漆,谋划着反政府行动。”然而,他的打算不过是在大学校园内演讲,在黑豹党集会上鼓动群众,以及给《壁垒》和《艰难时世》杂志撰写文章,但这一切都在联邦调查局的密切监视下进行。

他的一些目前在尼克松政府中任职的老朋友,听说他的事情后十分惊讶。在政府大楼的走道角落里,他们散播着各种有关他的谣言。说他在联邦属地上偷猎,说他参加摩托车竞速赛时摔断了腿。有人看见他背着包和一些臭名昭著的罪犯在华盛顿特区闲逛。他曾经鼓吹没收所有公共财产以及企业财产,随身携带一张世界工人党的党员证,曾经在一次反战暴乱中被捕,曾经在一次向迪克斯堡进军的行动中遭到瓦斯弹袭击,曾经在一次激进分子的集会上在竖立着一面高扬的大黑旗的讲台上讲演,还曾经以一篇对意志自由论的颂歌,获得《花花公子》杂志当年最佳非小说类文章奖。

在他的船房“平静”号内,声音温柔、面庞英俊的赫斯继续着他的规划。立在船头的是他最爱的来复枪,代表了他认为一个人享有保护自己不受任何官僚奴役的权利这个永恒不变的信念。他的周围堆积着各种文稿:演讲稿、对自传的批注、宣传小册子以及一些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罪恶的书稿。他哀叹“戈德华特现在的立场同制度一致”,认为这无疑是“可悲的、非常可悲的”事实。他听说戈德华特议员拒绝谈起他,但他对此表示理解。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就算巴里认为我疯了,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人在航海,开局艾尔沃特海战  前妻别跑:偏执慕总放肆宠  重生九零之神医商女  蜜宠霸爱:厉少,你失宠了  凰谋天下  她切回满级大号了  面对秋阳  世家三代录  重生:影后夫妇疯狂撒狗粮  重生年代:胖厨娘的红火小日子  小农女种田忙  婚心动魄:我的神秘大boss  神王殿  沈再云夏顾雪重生鉴宝  盗墓笔记之尘封的记忆  天才萌宝:爹地超宠妻  守城使  夫人,总裁他罪不至死  市场·情场·官场  穿越梦境  

热门小说推荐
超级浮空城

超级浮空城

超级浮空城是诸生浮屠精心创作的玄幻小说,笔趣阁实时更新超级浮空城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超级浮空城评论,并不代表笔趣阁赞同或者支持超级浮空城读者的观点。...

霸爱欢情:总裁,深夜忙

霸爱欢情:总裁,深夜忙

男女主是林落施肖墨寒的全文免费阅读小说是霸爱欢情总裁深夜忙。主要讲述了丈夫三年未归,回来时却把离婚协议书砸向她的面前,当她离开时候,他又...

重任

重任

看一个小小的列车员是如何登上权力颠峰的...

苏泽明陆晓语

苏泽明陆晓语

苏泽明本是江北市顶级大少,因为遭人暗算,公司倒闭,自己还患上了绝症,绝望之下,他去了海外求医,进入了药帝门,将医道和武道都修炼到了巅峰,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新一代‘药帝’!这一次,他强势归来,要让那些从前都高高在上,踩过他的人,都低下那头颅,尊他为帝!...

医妃天下:重生庶女很嚣张

医妃天下:重生庶女很嚣张

作者晓晓的经典小说医妃天下重生庶女很嚣张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据传,燕王周度,高冷矜贵,举世无双,是皇城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方梦蝶望着这个初次见面就强吻自己的男人高冷矜贵?举世无双?男人微微挑眉怎么,你有意见?...

豪门隐狼阿豪

豪门隐狼阿豪

他是个受尽屈辱的上门女婿,但没人知道,他也是首富家族的公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