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姜离到底是初来乍到,对大明熟悉度差很多,于是比朱祁钰晚明白了一点于谦的‘做不到’。
当然不会是能力问题:历史早已证明于谦的本事,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但世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毫无道理:倾了大厦他能扶,反而没倾的大厦他出不上力。
因为,如今这大厦里做主的,另有其人。
于谦所说的‘不能胜任尚书’,还要从大明朝的工作流程说起——
一份项目方案(奏疏),从产生到能够推行,在大明朝廷要走什么样的流程呢?
并不是官员写完了奏章,直接递到御前去,请皇帝决断。
那天下之大每日千百件事,一般正常皇帝累死都处理不完(朱元璋:朕觉得没问题,一个人包圆了,完全不需要宰相)。
如今最常见的政务处置流程如下:官员有事上奏,奏疏送到接收部门通政司,整理完毕送到内阁(现在的内阁还不像明中后期权力那么大,大致可理解为替皇帝处理、决策政事的秘书机构)。
内阁先看过奏疏,并且把处置意见写成票拟呈到御前,这样皇帝就大大省事,可以直接起朱笔批个‘准’或是‘不准’。
简单来说,就像是写作文——要是一天给人十个题目,让写完十篇八百字作文,绝大部分人是完成不了的。
但是要是有人已经写好了十篇作文,你只负责给觉得写的不错,合心意的作文打勾,不满意的打叉让别人去重写,是不是就轻松多了呢?
不过,长年累月每天都要‘批作业’也是很累的。
皇帝想找人代劳批红这项工作,就找到了宦官。
甭管旁人怎么看宦官,但对皇帝来说,这些才是‘内臣’,朝堂上的读书人则是‘外臣’。朝臣们可以靠着考学、师生、同乡等各种关系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实在混不下去还能辞官走人。
只有宦官,存身立命是百分百只能依赖皇帝的。
于是又诞生了司礼监太监代皇帝批红的制度。
绝大部分制度的优劣,都要看执行人的水准如何:靠谱的皇帝,能自己把握住朝政大事,司礼监只是代行不敢妄行。
但有的……
在职场上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叫做‘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裁员),而有的明朝的皇帝,就是把自己从这条工作流程里优化了出去。
形成了上书官员-内阁-司礼监宦官-执行官员这样一道流水线。
姜离想到这儿,再次望向于谦。
她懂了——
批红在司礼监手里,而王振正是皇帝十数年如一日信重的,司礼监的头把交椅掌印太监。
于谦哪怕做了兵部尚书,他想要做的所有事,也必须得经过这道批准。
如今的兵部尚书邝埜,为官谨慎老道,虽不似那些谄媚顺从王振的官员得意,但到底没有与王振结仇被他视为眼中钉。
那么兵部的十道条陈,到王振手里,总能通过几条,于谦在兵部还能辅助邝尚书做些实事。
但换了于谦去做尚书……只怕王振不但不会通过他的十条奏疏事条,还要倒给他找十条的麻烦。
那么于谦便是在兵部能说了算也白搭——若是吏部(人事部门)、户部(财政部门)、工部(营造部门)等相关要紧部门,在上头授意下给他使绊子,他也决计做不成事儿的。
譬如,要钱没人要人不给,他能如何?
别说这些相关紧要的部门,就连刑部大理寺那些看起来与战事无甚关联的司法部门,要是在王振的授意下,隔三差五请兵部官员去‘喝喝茶’,公务也就都不用干了。
就如同最顶尖的善泳者,也只能在水里游,在沼泽里依旧会被淹没一样。
于谦不怕死,但他会怕——因为他的缘故,让朝局变得比现在更差,兵部更加举步维艰。
所以,于谦认真思考过,直言他做不来,也是不能做兵部尚书。
偏执暗恋对象黑化了 [综武侠]绑定万人迷系统 总裁爸爸,无证上岗 泠泠春上枝 师妹是修仙文大男主 想对你依赖[先婚后爱] 那条鱼今天上钩了吗 术式是想象力但本人没有想象力 目标偏航[先婚] 桢桢我心 京港有回音 漫画女n号觉醒后 想秋风[娱乐圈] 冬日来意 我不为妻 温柔里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京雪冬夜 穿成恋爱脑女配小姑姑 逢娇
...
京城地铁中经常会出现灵异新闻雍和宫车站隧道里抬轿子的人半夜十一点半不开灯的地铁末班车莫名其妙卧轨身亡的乘客,在看到他最后的监控录像时,却发现他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推下站台这些传言究竟是谣传?还是真实存在的?我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但是直到有一次我半夜不小心钻进了地铁之中,亲眼看到了一些灵异的事情之后,我才发现,...
王牌内科医生楚洛寒,结婚已有三年。却无人知道,她的丈夫就是江都第一豪门龙家大少人人闻风丧胆的枭爷。守了三年活寡,眼睁睁看着他和第三者的恩爱照片横扫荧屏,她笑了,龙枭,咱们离婚。曾经,他连正眼都不屑看她,但,呵!离婚?女人,你当我龙枭是什么?她刷刷签字,扔出婚戒,唔?一个被我使用过的工具罢了!很好!女人,你狂,看老子怎么把你抓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