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章(第1页)

中国四书中的&lso;大学&rso;提到:&ls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rso;以前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教我们把这一段背诵下来,至于什么意思则不懂。那时候心里觉得很不服气,这是什么老师嘛!等到了中年以后,真的自然就懂了。所谓&lso;明明德&rso;就是指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如何明心见性呢?&lso;知止而后有定&rso;,止的功夫达到了之后才会有定,定下来之后才能够真正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此虑非指忧虑,而是思惟的意思,经过思惟才能达到智慧的成就,才能够明明德而明心见性。这个戒定慧的程式讲得非常清楚。

这一段&ls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rso;还有一个更妙的用处。以前在大陆上有一个教派,信徒很多,他们拿一杯水,口里咒子一念,手指一划,便可以替人重病,而且很灵。我们小时候也觉得很稀奇,怎么嘴里念一念就可以治病?想办法找人去拜门。学这些要赌咒的,严禁泄漏,否则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结果,学回来了,什么咒呢?就是这一段&ls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rso;可惜我们一用就不灵了,为什么呢?不信。从这里个位就可以明白咒语的道理,佛在密宗的&lso;大神变经&rso;有云:&lso;一切声音皆是陀罗尼&rso;,咒语灵不灵不在咒语,而在专一不专一。还有道家的止血咒也很灵。一念,血就止住了。当年我也去学,&lso;东方一个红孩儿,头戴红缨帽,身穿大红袍,足穿红鞋子,一来血就止。&rso;同样到了我身上就不灵了,这样念两下就会止血?不信,所以不灵。一切都是精神的力量,但是,首先必须得止,才能发挥心念的力量。

佛经形容人的思想念头如同一条急流,人往往被自己的思想情绪这条急流所淹没。学佛要像&lso;香象渡河&rso;截流而过,不管河水多急多深,从中截断水流,就是说把前念停掉,把所有的思想烦恼都停掉,后念不让他起来,中间就空灵了,这才叫作修止。

中国文化里形容一个人有伟大的力量、伟大的人格,处在时代的浪潮里凝然不动,叫作&lso;中流砥柱&rso;,不管时代如何乱,他本身始终不为所动,他的人格永远是大众的标竿,如释伽牟尼佛、孔子、耶酥,这种人格的养成靠&lso;止&rso;。

我们学佛学了很多法门,为什么没有效果呢?乃至于学个招鬼的咒,都招不动,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心行不能得止。不管是出世法或是入世法,没有不修止而能成就,修止是共法,没有做到&lso;止&rso;这一步,学佛都是白费功夫。所以佛告诉我们,如果要想成佛,先要修如来奢摩他行。

佛学称&lso;戒&rso;、&lso;定&rso;、&lso;慧&rso;为三无漏学,由严持律戒而得定,由定力而生发智慧。戒律是为了防范自己行为(包括心念)的错误,由外而内,先把外在的行为防守稳固,进而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前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班上的学生里有几位天主教的修士和修女,他们上课都很规矩,修女的穿着一身净素,颇富仙味。有一次上课,我一看,平常上课的二位修女怎么不见了?是不是出会了?佛教叫还俗,后来上课再一看,看到她们两位不穿修女装,穿一般普通的衣服。下了课向助教打听,那二位修女并没有出会,那么,怎么穿普通的衣服?原来是那个教派改服装,教皇同意试验三年。我请助教把她们两位找来,我问她们现在服装改成这样?她们说是呀?老师觉得如何?我说好是好,不过会给你们带来困扰和麻烦,你们以前所穿的制服,等于是军队门口的卫兵,人家知道你是修女,不敢随便乱碰,现在你们穿得和普通人一样,你不侵犯别人,别人可要侵犯你,她们说目前还很好,还没有什么事,自己还觉得自己是修女。我说不行啊!等到人家追你,你说我是修女,不要追,到了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不能碰的呀!所以说那件衣服等于是戒,戒是自己筑一条防线,不能越过这条线,把自己困住,限制在一个范围,以此渐修得定。

那么&lso;圆觉经&rso;在此处为什么不先坚持禁戒,再来谈奢摩他行?而是&lso;先依如来奢摩他行&rso;,再&lso;坚持禁戒,安处众徒,宴坐静室&rso;,这是什么道理呢?真正的大乘佛法,心专一得定就是戒,没有起心动念,何须有戒?不得定,不是真正守戒,不得定,不是真智慧,那是散心、妄想。得了定,妄想即可转成般若智慧,其行为自然中规中矩,自然在戒中。所以,佛说&lso;先依如来奢摩他行&rso;,先求止,心定之后,再谈戒。戒不只是指外在的行为,起心动念都是戒。得定之后会不会犯戒?也会唷!稍稍失念,离开定一下子就是犯戒。因此,得定之后,要坚持禁戒。

菩萨有很多跟着他学的徒子徒孙,所以讲到这里要&lso;安处徒众&rso;,要带领徒众修行打坐,&lso;宴坐静室&rso;。身心寂静叫宴坐,龙树菩萨在&lso;大智度论&rso;中提到宴坐,&lso;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是名宴坐,&rso;这是大菩萨境界,身体感觉空了,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妄想,最后连空也空了,这不是止、观、定、慧所能范围。到达这个境界已经很高了,不过,还有更奥秘的。须菩提尊者乃佛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他有一天在山洞中宴坐,天空中忽然散落许多鲜花下来,须菩提便问是谁散花?所为何事?空中声音回说:我是梵天,因为尊者善说般若法门,所以雨花赞叹。须菩提说:我坐此,一字未说,何有说法?梵天回说:尊者以不说而说,我以不听而听。这就是无上大法。所以天人要散花供养,这位天人也是悟了道的,与须菩提唱双簧演了这一幕,这是宴坐的典故。

记住学佛的第一步就是修奢摩他行--修止。后世持名念佛,必须念到一心不乱--得止,此是净土法门最初一步,最基本的一步,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步。任何法门都必须先修止,才会成就。这个道理在&lso;圆觉经&rso;这一段用很简单几个字便交代过去。在这里,佛没有告诉我们应该修哪一个止法,其实,随便哪一个止的法门都可以,&lso;处处洛阳皆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rso;无所谓好坏、高低,只要你&lso;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众徒,宴坐静室&rso;,就可以了。

那么,是否修止、得定就是究竟呢?是否打坐能够入定,坐上几十天,佛法就不得了呢?不,定是共法,即使能坐上一万年也没有用。佛法还有不共法,此为其他宗教及一切外道所无,那就是般若智慧--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功夫的累积。由修止以后再修观,由观而成就慧,观是慧之因,慧是观的果。证得菩提,觉悟道体,这叫般若。佛告诉我们先要得止,然后起观,如何观呢?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论语别裁  斯文败类  历史的经验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白话易经  两面派  孟子旁通  如何修证佛法  严拓  烈狗  何如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温故而知新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我说参同契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笨狗  太极拳与道功  唯识与中观  金刚经说什么  

热门小说推荐
异形转生

异形转生

进化液的排斥,导致天才少年凌寒,无缘机师职业。一次垃圾星的淘宝中,凌寒和老麦克从废弃的地下基地,发现了珍贵的栽培液。紧接而来的联邦幻影骑士,在强行征收走栽培液后,竟然动手攻击两人,激烈的交火中,老麦克因为掩护凌寒而惨死。凌寒也在驾驶老式机甲,击杀多名幻影骑士后,终于力竭,被幻影骑士大队长刺穿了心脏。因栽培液死而复生的凌寒,身体回到了幼年状态,同时拥有了异形转生的神秘力量异形转生,始祖降临,且看凌寒如何制霸星空,叱咤众祖!PS已完成百万字全本魔都降临,纵横书号3823,买断作品,信誉保证~...

白袍弯刀你别跑!

白袍弯刀你别跑!

爱恨终究深远,江湖风云无常。一柄古董弯刀的突然出现究竟有何玄机?悠悠流转千年,它将就此湮灭还是会重放光芒?白袍少年方维弯刀在手,闯商海,涉重洋,过情关,渡劫难,逐波斩浪,劈云见日,勇闯天涯!...

九道婴仙

九道婴仙

道破天下,唯我独尊张小天,一个初生九天断脉的武学废才,却是千年不遇的修真奇才!得五行道,化五婴仙,又悟阴阳空三道!但本可逍遥为神,却得罪了神祖,被迫无法飞升,后经历万难,一一奇遇化险,终破飘渺九道,骑在神祖那个王八蛋头上。...

我用房东身份混都市

我用房东身份混都市

唐云身为当今地下世界当之无愧的强者,因执行任务,被人陷害卷入一场国际斗争,被楚国最大的邪恶首领血皇后悬赏通缉,无奈之下只能退役回到老家中海躲避,与此同时暗中调查陷害自己的幕后主使。唐云在中海曾经暗中买下的别墅中休养,偶遇从前的女神被房东驱逐,又遭到追求者纠缠,唐云挺身而出装逼打脸,将别墅房间租给女神,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自然发生暧昧。...

凤降龙:朕的皇后很彪悍

凤降龙:朕的皇后很彪悍

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换了一副倾城面貌会不会被吓死?她是顾璃,二十一世纪的中等美女,某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改头换面,成为了一国之母。她是史上最火爆的皇后,是史上最冲动的‘淑女’,见到小三开打,见到色狼开跩,秉承着现代女性的态度把整个朝纲整得可谓是鸡飞狗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