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燕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太子双眼一亮,嘴角带着一丝灿烂的笑容,冲着王振点了点头,随即挺起胸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开口接过王振的开头道:“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伺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太子的声音洪亮中透着稚气,一番圣人之言诵读下来,显得朝气蓬勃。
王振不等他背诵完毕便大声叫了三个:“好,好,好!你背的都比先生都好了,皇上一定满意的?”
太子道:“这都是先生教得好?”
王振道:“不,不,这是殿下聪颖,可不是奴婢教得好?”
太子道:“不是的,是先生教得好才是?”
这主仆二人你来我往的谦让不可开交,便听得远处钟鼓楼的钟声“当!当!当……?“响了六下,两人立即停止了争论,太子扭头看了一眼钟声的方向,吐了口气,对王振道:“时间到了,我们去吧,可别让他们久等了?”
王振看了一眼钟鼓楼的地方,提醒道:“做臣子的多等一会儿又有什么关系?太子还怕他们说什么不成?”
太子道:“先生忘了,你不是时时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孤为太子国之储君,哪能做出言而无信的事情来呢,这岂不是与圣人,先生的教诲不符?再说了那些大臣等孤那是因孤是太子,迫于父皇的威严,他们不得不等,可心里未必愿意,他们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还指不定如何骂孤不懂事呢?”
王振呆了呆,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太子,这几年来他可是看着太子长大的,太子固然是天资聪颖,但他一直把这看做是生在帝王家的缘故,不曾留意,如今看来是他的疏忽,帝王家的残酷固然可以让这个六岁的孩子聪颖早慧,但那份见识却不是人人都有的,一个六岁的汉子能看出这一点,就单单不能用聪颖来形容他了,六岁年龄掩盖的睿智,此时此刻展露无遗了。<>
见王振迟迟没说话,太子有些奇怪地扭过脸来看了一眼先生,略显担心的问:“先生,你不说话,是不是孤这话儿说错了?”
“不,不,殿下说得太对了,君无信用不能使民,失去民心则不能守国。所以古代圣王不欺四海,五霸不欺四邻。善治国者,不欺其民;善齐家者,不欺其亲。殿下小小年纪便能明白这个道理,实乃天下之福,大明之福啊!”醒悟过来的王振大声道。
太子到没想到自己这一番话竟引起了王先生的赞扬,顿时满脸的欢喜,正要说什么,却听得王振笑着道:“殿下这天不早了,殿下可不能光说不练?”
太子立即恩了声,道:“先生说的是,孤这就去?”
主仆二人出了东宫,早有各种仪仗迎了上来,虽说只有六岁,但这样的阵仗却没少见,只见他收起方才的嬉笑神色,一本正经的走了过去,在众太监侍卫的搀扶下坐上了早已准备的玉辂,王振跟在身后,看着自己这个得意的弟子年纪不大,但举手投足之间颇具帝王之气,让人小瞧不得,非但是他有这样的感觉,他斜眼看了一眼四周的侍卫,太监多半是垂首而立,不敢直视,不由得暗暗感慨了一番。
随行的太监扯开了嗓子喊了两声,庞大的仪仗队伍方才缓缓往大本堂而去,王振忙收起心思,急急忙忙跟了上去。
皇太子出阁读书的规矩,是朱元璋定下的,这位洪武老皇爷出身穷苦人家,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与战乱中学了一身本事,对于诗书看得极重,所以登基之初便定下了被不少规矩,其中宫廷教育的规矩最多,主要是针对两块,一块是针对皇帝本人的日常教育,这一点他在位时便做出了榜样,不管在争夺江南的时候,还是与鞑子交战的时候,但凡有了空闲,便令身旁的才学之士李善长、刘伯温、宋濂给自己讲学,做了皇帝后,更是延续了前朝经筵传统,并为子孙后代必须遵循的规矩,其用意在使帝王的讲学不致间断,以收持之以恒之效。<>明人十分注重经筵,视为讲学第一事,认为:“经筵一日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日之进;一月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月之进。盖人之心思精神有所繁属,则自然强敏。经筵讲学,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之所也。”他本人更是学习不断,“经筵”几乎天天开,每天都召集文臣儒士前来,探讨历代治国的兴亡得失,从中明白治国的道理,可以说朱元璋早前定下的许多规矩,都是通过不断学习所得后总结出来的,最广为流传的一件趣事,便是洪武二十年的一次经筵了,当时有文臣提出了孟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称视君如寇仇”的观点,引得朱元璋大怒,当场大骂说:如果这个老头活到现在,我肯定砍了他。为此将孟子的像搬出了孔庙,他几千年配享孔庙的资格,就被朱元璋认为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给取消了,这等事情可谓是千古未有。
至于第二块对太子的教育培养,因太子是大明未来的希望,朱元璋甚至比自己的教育看的更重,不但自己加以引导,并以自己做榜样。公元一三六七年吴元年十一月,在集庆,他去圜丘祭天地时,便带了世子朱标一起去,那时朱标只有十三岁,当时朱元璋就告诉朱标:“汝知农之劳乎?夫农身不离田亩,手不释耒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户,所服不过练裳布衣,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给费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居处食用,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苦于饥寒。若复加之横敛,则民不堪命矣!”这是告诉儿孙辈,要懂得民间的疾苦。朱元璋不仅给孩子说教,而且自己也是以身则地给子弟做榜样。常说:“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於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居高位者勿骄,处佚乐者勿侈。骄者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生怕自己言传身教还不够,于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辛丑,宴集东宫官及儒士,各赐冠服。先是,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延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分番夜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朱元璋为此还写了一篇《睹春光记》“洪武六年,岁在癸丑正月十有二日甲寅,时当巳漏,坐大本堂,阅幼儒习诗书……”。<>来记载他坐看皇子和伴读生读书的情境。此后尽管他国务繁忙,但涉及子孙读书上总会亲自看一看,必要的时候还亲自出题考一考子孙的学问,这事儿为皇家规矩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太子今年只有六岁,按照年纪出阁读书早了些,可太子身为国之储君,担负国家之安稳,早些读书明白治国道理刻不容缓,加上皇帝子嗣稀少,太子的教育就显得越发重要了,不少大臣上了奏折后,宣宗也觉得太子教育的问题不可耽搁,这事儿也就按照群臣的意思先行考校一番。
参与这次考校的官员并不是太子口中所说的满朝文武,能给太子当老师的人选本就不多,除了本朝的几个大学士之外,便是翰林院的庶吉士,翰林编修了,可因太子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年纪并不大,考虑到太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培养太子学习能力,所以挑选的老师也有诸多要求,首先老师精通学,治学严谨,其次老师为人需品行端正,铁面无私,光是这两点就没几个人能满足,人数能多才怪呢。
今日来的除了内阁三杨之外,还有六部的各部尚书,都察院的顾佐、高榖一共十余人外,并无其他人,人数虽少,可该有的规矩,场面却一点都不比太子正式出阁读书小了许多,对于这一点群臣也理解,皇帝将近而立之年才得了这么一个太子,自然宝贝,况且太子已定为国之储君,也就是未来的皇帝,就算这场面有些不符合祖宗规矩,除非后半生不想在官场混了可以去吵吵两句,否则谁吃饱了没事在这上面去计较,六岁的孩子是小,可不代表他不会记事,不会记仇,所以在这件事上群臣竟难得选择了沉默。
对于百官这种反应,宣宗自是满心欢喜,早早便让人准备,天一亮就赶到了大本堂了。
本站访问地址任意搜索引擎内输入:紫幽阁即可访问!
(大雁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极品捉鬼小仙医 火中金莲 重生之网络娱乐 与美女老总的暧昧生活 霸王重生之乱舞三国 超级控卫 异界之随机召唤 快穿王者荣耀:美男,爱你! 小军阀 娱乐之子 佛动山河 我和表姐勇闯荒岛的日子 重生之二战美国大兵 至高无上 比蒙修仙 永生法则 杂鱼 闯将 都市重生之修仙系统 刺眼
作者宋问的经典小说捡个正太去种田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一觉醒来,肤白貌美大长腿没了,变成了又黑又瘦的小短腿,身材一言难尽,家里更是一堆糟心的亲戚。如意怒了,左手发家致富,右手狠辣虐渣。不仅带着包子娘亲弟妹吃香喝辣,还从山上拐回了一个萌化人心的娃儿。谁成想萌娃的假象下藏着一只腹黑深沉的大尾巴狼!娘子,夜深了!淡定,看看这副干煸四季豆的身材,不够塞牙缝的!洛云深邪魅勾唇娘子,为夫不挑食...
作者君风雪的经典小说万界神帝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万界神帝三千大道,天道逆天道王道修罗道吞天道三月前,少年遭到道侣迫害,跌落无尽深渊!三月后,少年从神魔洞天归来,一手持轩辕剑,一手持鸣鸿刀,骑着逆天神龙,领着吃货饕餮,征战天地间。大道三千,殊途同归,逆天一道,谁与争锋?跨越诸天七界,超脱六道轮回,纵横八大遗迹,唯我逆天帝独尊!...
...
法医杨秋池借尸还魂来到明朝,成为一个仵作学徒,有一个清贫的家,一个老母和一个严守三从四德却不能生育的媳妇,他除了要应对各种凶杀案之外,还要体面地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唯有削尖脑袋当官挣钱纳妾。可这时,奇怪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了。...
从生活垃圾,到核废料污染,这些让各国政府越来越头疼的的问题。林安表示,只要有钱,全都不是问题。其实他最初的想法是如何喂饱,身边这只胃口越来越大的上古凶兽而已。...
全林国的人都知道,他们林国的少奶奶,是头等得罪不起的人物!不仅夫家强,娘家更是硬!要说这偏执狂韶二爷偏偏就喜欢上了这么一个小作精!为什么作?别问,问就是顾锦依上树,韶简黎扶梯子,顾锦依拆家,韶简黎送扳手!所以啊,有些心动,一开始就是覆水难收,顾锦依,是他一生的意外。结婚前,他说顾锦依,你就委屈一下,栽在我手里,好不好?结婚后,顾锦依婚后我老公宁死不从,我可以告他吗?律师顾小姐,原则上,是可以的。顾锦依韶简黎,你被逮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