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此行的难民只有一万余人——北美冬季不适合垦荒,甚至不适宜伐木,李长文临行前考察过,几个营地加一起最多再接纳一万余人。
再考虑到粮食转运也需要成本,随刘升去天目山的难民便只有一万余人。
倒是靠着骡马车辆众多,粮食也运了一万余石。
至于汝阳城的工匠,刘升却是没有再强征、带走。
一则,天目山那边的工匠暂时已经够多了。
二则,崋部既然决定守住汝阳,乃至在明年开春后占据整个汝宁,那么在汝阳城建立一座兵工厂无疑很有必要。
汝阳既可以经汝水连通产铁矿的舞阳,又能由汝水、淮河沟通汝宁府绝大部分县境。
只需明年旱灾稍小,各河流水位上涨,粮草、兵甲等军事后勤物资运送起来都很便利。
至于天目山,作为老巢,铁场、铁工坊、兵工厂等都是要有的,但规模没必要太大。
刘升坐在马上用望远镜向南边望去,只见移民队伍仿佛一条长蛇蜿蜒向远方,队伍头顶升腾起的热气则像是一条若隐若现的云龙。
难民们普遍缺乏棉衣。
事实上别说难民了,便是义军将士目前都难以做到每人一件棉衣,甚至缺口还不小。
幸亏在崇王府和那五家大户缴获了不少布匹,又可以向城中大户、布商强购布匹、棉瓤。
所以,没有棉衣的义军将士穿的也不薄,再加上军中伙食好,倒不怕冻。
至于接受迁徙的这一万余难民,刘升只能做到给每人发下足够做一件衣裳的粗棉布。
便是如此,也让这一万余难民感恩戴德,坚定地跟着义军向天目山走去。
不过,义军能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且绝大多数难民都已在汝阳城外接受了好几日的赈济,调理了身体。
所以,真正死在这次迁徙路上的难民极少。
毕竟是河南汝宁的冬天,而非酷寒的辽东,百姓在冬天的死因主要是饥寒交迫。若能吃饱,死的便很少。
走了两日,队伍到了确山县城东二十里处的刘店。
因地下有储量不错有比较好开采的煤矿,又位于平原上,离臻水支流不过三里,水陆交通便利,早在唐朝这里便有了集市。
李长文作为确山人,以前就知道这里有煤矿,却并未多重视。
直至北美煤场营造出了蜂窝煤、煤炉,见这两样东西比刘升说的还要好用(因为刘升本人实际没怎么用过煤炉),他这才想起刘店有个不小的煤矿。
于是,李长文此前得刘升传令,以其留下的泥丸出北美,就顺便带了几个会制作煤炉、蜂窝煤的工匠出来。
跟红娘子商议之后,便出兵彻底控制刘店,建立煤场。
刘升得知此事后很高兴,顺路经过,自然是要来看一看的。
“红娘子(蔡文鼎)参见大帅!”
却是红娘子得到消息,带着知县蔡文鼎一起在此等候,迎接。
“两位不必多礼。”刘升先抬了下手,随即就看着红娘子道:“天寒地冻的,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前日雪下了近一天才停,如今地上积雪有半尺厚,刘升是真没想到红娘子会出现于此。
一袭红袍的红娘子站在雪地里令人颇觉惊艳。
她闻言飒爽一笑,“首要自然是来拜见大帅。其次,俺觉得这蜂窝煤和煤炉确实好用,便想来煤场看看,怎样生产的更快、更多。
这大冬天的,多一个煤炉就少一户贫苦百姓受冻。”
刘升点点头,“那行,我们便一起进去看看吧。只不过煤场肮脏,这身红袍待会儿怕是要沾上不少煤灰。”
“这有啥,俺可不在乎这些。”
蔡文鼎站在后面,看着刘升、红娘子几乎是肩并肩的走进煤场,心想:我是不是有些多余?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转世天命,在老祖宗们的背后躺赢 大汉小吏 海外遗明:抗清从殖民南洋开始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明末:逆袭磨盘,如履薄冰! 上命昭唐 永历大明 舍弟吕奉先 朕能走到对岸吗 三国:天道酬勤,我卷出永恒帝国 三国第一毒士,曹老板劝我冷静! 你奉天靖难,我开局造反 三国:开局代替刘备照顾甘夫人 雍正王朝,但我是康熙 兴汉 贞观贤婿 汉王请造反
顾念喜欢了池遇很多年。只是两个人从结婚到离婚,池遇都从来没明白过她。好在她从来不是为难自己的人。她有钱有颜,怎么还找不到个眼睛不瞎的,能把她放在心上。所以,她不坚持了。只是她身边开始莺莺燕燕的时候,这从前潇潇洒洒的前夫哥,怎么就突然回头了。怎么就突然说她也不错了。怎么就突然说后悔了...
二十岁的霍念念,突然得知自己罹患脑癌,只想死前放纵一把的她,误打误撞的和帝国集团总裁顾廷深过了夜,从此,两人纠缠不断,而霍念念的人生也开始彻底反转...
在爱情上,他是个伟大的男人。在师门,他是个被所有人误会并驱逐的英雄。在都市,他是装着人渣的救世主。当季莫醒来,发现身边睡着赵家大小姐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被人算计了。三年前,他因此事被驱逐出省,三年后,他再回都市,怀着一身神秘实力和治不好的绝症他人生仅剩的三个月,能否在美女如云,花红酒绿的都市发生奇迹?...
来到一个不一样的大唐,石磊悲催的发现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先进的玻璃和酿酒技术,火药也不能再发挥应有的效果。还好有动物改造系统在,一切皆有可能。赚赚钱,种种田,逗逗宠物,从此,属于石磊的悠闲古代生活就开始了。长孙无忌和父亲有过节?那又怎样。斗不过心眼,咱跟你拼肌肉,熊壮的主角,带领一群大肌霸手下,还有茫茫多的宠物,足以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