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经过数年的拉锯战,清朝和沙俄坐下来谈判,终于在1689年达成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从黑龙江的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一线以南的土地都属于中国,包括库页岛在内,这条界线以北属于沙俄;沙俄拆毁雅克萨要塞,全部撤回本国境内;两国开展边境贸易……
《尼布楚条约》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根据近代国际法的思想和原则签订的,谈判双方是平等的两国关系,而且第一次在“中国”的北部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国境线!
目前发现,“中国”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上出现的一句“宅兹中国”。不过,西周铭文所说的“中国”,不过是当时的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的一小块区域。此后2000多年的历史中,虽然“中国”这个词汇经常出现,但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代表了一个主权国家。
直到《尼布楚条约》签订,“中国”才在真正意义上代表了一个主权国家,虽然当时整个国家的国号是“大清”,但条约明确以“中国”这一词汇代指国家。清朝认定自己是一个主权国家,同时也给予对方(俄国)主权国家的礼遇,这种国与国之间签订条约的方式,对于中华文明来说算是一个新鲜事物了。此前汉朝与匈奴也好、突厥与隋唐也好、契丹与宋朝也罢,虽然有和谈与条约,但都不算是对等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形式。
条约落笔,“天下”变革。此前明朝的朝贡体系是不允许其他政权与自己平起平坐的,甚至在更久远的时代,华夏文明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自己的君主是天下人的君主,不能有人与之平级,自己的政权也是天下之中央,不能有其他政权与之匹敌。
清朝并不这么认为,至少康熙时代的清朝并不这么认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固然是双方实力的展现,但也和中华文明正在受到强烈的外来冲击有关。
就拿清朝参与谈判的人员来说,就包含了基督教的耶稣会士,其中一位是来自法国的让·弗朗索瓦·热比雍,中文名字叫张诚,另一位是来自葡萄牙的托马斯·佩雷拉,中文名字叫徐日升。两人都掌握了当时的国际法知识,并以他们的法律知识影响了康熙皇帝,进而影响了清朝在谈判中的表现。当时的谈判中,清朝和俄国都按对等的方式进行,条约的订立包括条约的写制、签署、盖印和互换,都遵守了当时的国际惯例。以至一些细节,诸如条约的正式文本使用拉丁文,用拉丁语作外交语言,对双方正式代表以阁下称呼,都合乎规矩。
对于清朝来说,它肯定会吸收明朝留下的朝贡体系的一些做法,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实力不强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时。但清朝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与明朝是不同的,因此必然会出现一些朝贡体系之外的做法,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清朝的早期,曾经风行亚洲东部的朝贡体系就已经开始向近代的条约体系转变了。
《尼布楚条约》不仅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是一次突破,而且对条约的另一方——沙俄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签订了有效力的条约,沙俄对于北亚大片土地拥有了主权,包括当地民众也成为沙俄的民众。更直接的利益是贸易方面的约定,两国不仅决定通商,而且准备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贸易市场。于是条约签订后,清朝先是允许沙俄派遣商队定期来中国做贸易,后来更是选定了边境上的恰克图(位于今俄罗斯与蒙古国交界)作为互市地点。恰克图市场在1728年首次开市,从此开启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中俄恰克图贸易。中国出口的最重要商品就是茶叶,俄国也通过这条重要的“万里茶道”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茶叶物资,整个俄国变得饮茶成风。俄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主要是毛皮和其他皮革类制品,当时沙俄也的确没有其他能够用来交换茶叶的合适商品了。
当全球日益变成一个整体的时候,一个重要事件往往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正是这样的重要事件,它绝不仅仅影响了沙俄和清朝,还直接影响了清朝当时的劲敌——准噶尔部。
1690年夏,大清的康熙皇帝与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大汗各率大军,“会猎”于茂盛的乌兰布统草原上(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展开了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草原大战。
双方都有着极深的草原族群的背景,康熙的奶奶孝庄文皇后就是蒙古科尔沁部人氏,也就是野史中津津乐道的皇太极的妃子大玉儿,相传其与实力人物、小叔子多尔衮有着说不清的纠葛。而噶尔丹则是蒙古系准噶尔部的首领。
这里要介绍一下准噶尔部的源流。前文谈到自从也先称汗然后败亡后,瓦剌部盛极而衰,暂时退出了争雄草原的队列。经过100多年的蛰伏之后,瓦剌部众再度兴盛,并分为4个主要的部族: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四部同气连枝,往往结成联盟对外作战。其中准噶尔部渐渐成为四部中的最强大势力,等到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后,他击败竞争对手把四部联盟统一在自己的准噶尔旗帜下,并接受了当时的达赖喇嘛授予的“博硕克图汗”的称号,成为大汗。
称雄西域的噶尔丹梦想统一蒙古各部,再现过去蒙古帝国的辉煌,而他在统一整个草原的道路上的绊脚石,既有蒙古系的雄踞漠北的喀尔喀部,又有已经吞并东部蒙古地区和华夏的强大的清朝。喀尔喀部在噶尔丹的攻击下土崩瓦解后,准噶尔与清朝、噶尔丹与康熙在草原上正面交锋了。
与过去草原上大会战时骑兵军团之间的马弓激战不同的是,乌兰布统之战是一次掺杂了大量热兵器的战役。根据当时传教士的记载,两军以大炮、火枪互轰,激战了一整天,最后以双方将士肉搏一决雌雄,可见战况之激烈。最终噶尔丹败逃,准噶尔部的势力逐渐衰落,整个蒙古高原乃至西域地区最后成为清朝的势力范围,从此,再也没有任何蒙古部落能够挑战清朝在草的世界的统治权。
噶尔丹与康熙为了争夺草原乃至天下的战争,令人不免回忆起400年前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大汗争夺战。噶尔丹与阿里不哥的政权,代表了具有浓重草原传统的单一草原模式的一方,而康熙与忽必烈的政权,则代表了兼具草原与华夏的混合模式的一方。战争的结果也如出一辙,拥有更多人口、更大经济力量且具有草原军事力量的混合模式战胜了单一草原模式。
400年过去了,两场战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忽必烈虽然击败了阿里不哥,但草原雄风仍在,元朝时蒙古草原上的各部仍然积极参与大汗皇帝的争夺战,它们的向背直接可以影响元大都里谁会坐上至尊宝座。比如接替元世祖忽必烈做大汗的元成宗铁穆耳于1307年驾崩后,元大都内元成宗的皇后支持阿难答继承大汗之位,而在草原上拥有重兵的海山挥师南下,以武力压制了包括阿难答在内的所有挑战者,登上了元朝的宝座。
而明朝从始至终都受到草原上的蒙古各部的威胁,先是元朝残部,然后是瓦剌,再然后是土默特部、察哈尔部……直到清朝控制草原之前,草原铁骑仍是难以抵御的天纵雄兵,草原政权仍能给周边施加巨大的影响力,后金政权为了获得蒙古铁骑的军事力量也要与蒙古各部广泛联姻。
然而在噶尔丹败亡之后,清朝对准噶尔部的最后一战爆发于1757年,两年后,清军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草的世界只剩下英雄末路的凄凉挽歌,自匈奴以来2000年的草原帝国时代落下了帷幕。
影响中华文明2000年的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的战与和结束了,代表中华文明的清朝与北方的沙俄之间以清晰的国界线,把草的世界做了“遗产分割”。
北方的沙俄正是左右了准噶尔部命运的推手之一。我们前面谈到,清朝与沙俄在雅克萨曾正面交锋。其实从地理位置来说,准噶尔部在清朝的西方,与一路东进的沙俄更早接触。沙俄在准噶尔部北方修建的要塞,从时间上来讲比尼布楚、雅克萨等要塞要更早。活动在北亚、中亚的一些小部落曾经是准噶尔部的附属,向准噶尔部上缴实物税。但是沙俄渗透过来后,与准噶尔部争夺对这些小部落的税收权。
一方面当时噶尔丹还忙于摆平内部纷争,另一方面也是见识到拥有热兵器的沙俄的强大实力,所以噶尔丹并未与沙俄有较大的冲突。而对于当时的沙俄来说,其所期盼的东方物产,尤其是华夏物产,比如茶叶,还需要经准噶尔部的地界输送过来,因此也不想与准噶尔部彻底闹翻,双方更多的是通过协商解决争端。
事态的转折发生在《尼布楚条约》出台前后。面对沙俄在自己“后院”的步步紧逼,清朝的康熙皇帝并非不想把沙俄势力赶得远远的。但是一方面,清军未必真正有能力攻克雅克萨,更不用说拔掉尼布楚要塞;另一方面,康熙清楚地知道自己当时最大的敌人不是远道而来的沙俄,而是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
权衡利弊之后,清朝明智地与沙俄达成了《尼布楚条约》,解决后患的同时,还给了沙俄做贸易的机会,而贸易正是沙俄所需的。毫无疑问,在从清朝经过恰克图到沙俄的万里茶道开辟出来后,原本经过准噶尔部的贸易线路的价值就大大下降了。更为关键的是,茶叶的产地在清朝的版图内,而不在准噶尔部境内。沙俄与清朝做生意而不与准噶尔部做生意,这等于是买货直接找到了生产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沙俄方面很高兴,这个条约使自己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即“与中国人进行正式的和永久的贸易”。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西欧各国通过海洋贸易发了大财的情况下,沙俄因为地理位置太靠北而无法进行大规模海洋贸易,因此能够在陆地上打通与中国的贸易线路,显得十分宝贵。
《尼布楚条约》给准噶尔部的外交以重重一击。条约签署后,噶尔丹的使者就被禁止前往沙俄首都莫斯科,只被准许他们进入北亚的伊尔库茨克进行交涉。噶尔丹向沙俄建议共同进攻蒙古其他部落的建议也被沙俄全部拒绝。面对来自清朝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噶尔丹急了,他派出的使者甚至向沙俄提出割地结盟的条件:“阿尔巴津(即雅克萨)建寨的地区原本是蒙古的,不是博格德汗(即康熙皇帝)的,统辖蒙古人和这个地区的是他——博硕克图汗(即噶尔丹本人),倘若沙皇陛下有意在这里重建城堡,博硕克图汗愿将这片土地让给陛下。”
即使是这样的优厚条件,也没能打动沙皇。毕竟沙俄修建雅克萨的目的是获取物产和贸易利益,现在条约达成,目的基本达到,为了雅克萨与清朝再闹翻,断绝了茶叶贸易,就得不偿失了。
沙俄作壁上观,噶尔丹就不得不与康熙一对一单挑了。1696年4月,康熙从战俘口中得到消息:卷土重来的噶尔丹军队由2万本部士兵和沙俄的6万士兵组成,双方已经达成协定,沙俄将派1000名火枪手以及一些大炮助阵噶尔丹。这个消息让清朝许多大臣非常恐慌,劝康熙不要进兵。但康熙识破了这个假消息,继续进兵,并在昭莫多(今蒙古国肯特山南)之战中彻底击溃了噶尔丹主力。
广阔的草原归属了清朝,清朝要面临过去王朝的相同课题:如何治理桀骜不驯的草原?
清朝给出的答案与过去的王朝完全不同。
早在皇太极时代,清朝就设置了理藩院这样的机构,负责管理蒙古各部。清朝理藩院所管理的“藩”与明朝朝贡体系中定义的外藩是不同的。在明朝的概念中,外藩并不属于中国,而是中国之外的政权。但是在清朝的概念中,理藩院管理的“藩”属于自己政权体系的一部分,它们和诸如朝鲜那样的属国是不同的。随着清朝疆域的扩大,理藩院处理的藩部也包含了蒙古、西藏、青海、回部(清朝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而那些属国的事务则由另外的部门,比如礼部来处理。这说明,清朝认为这些藩部是自己的内部,而那些属国是自己的外部。清朝的这种思维和过去各个王朝用羁縻、封赏、和亲的间接方式控制草原势力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具体到管理上,清朝在蒙古、西藏、回部各藩部设置将军、大臣管理制度。比如:清朝在漠北蒙古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军事事务,设立了库伦办事大臣管理行政事务;在漠西蒙古也就是准噶尔故地,设立了伊犁将军和乌鲁木齐都统。这些官员都直属于清朝中央政府,对藩部事务拥有绝对的军政管理权限,广大的藩部成为中央政府统治下的国家的组成部分,而不再是过去那种相对松散独立的、名义上归附实则独立的草原部落。
所以有学者说,直到清朝,这些藩部才真正实现了“内化”或者“中国化”。这种说法是从华夏王朝的角度考虑的,以华夏为“内”和“中国”。如果从文明融合的角度来说,清朝实现了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全国一盘棋”,第一次对草原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
客观地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智商都够用,他们都梦想着能够对草原进行直接管理,实现草与禾的“天下一家”。可是为什么只是到了清朝,才实现了这一文明融合的伟大目标?
草原帝国时代的结束,只是因为噶尔丹败给了康熙吗?
重生九零之神医商女 面对秋阳 夫人,总裁他罪不至死 重生年代:胖厨娘的红火小日子 她切回满级大号了 守城使 重生:影后夫妇疯狂撒狗粮 沈再云夏顾雪重生鉴宝 凰谋天下 世家三代录 穿越梦境 人在航海,开局艾尔沃特海战 前妻别跑:偏执慕总放肆宠 神王殿 天才萌宝:爹地超宠妻 蜜宠霸爱:厉少,你失宠了 小农女种田忙 婚心动魄:我的神秘大boss 盗墓笔记之尘封的记忆 市场·情场·官场
作者钱串串的经典小说重生90之悍妻当家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重生90之悍妻当家人家穿越不是王妃,就是有钱人。白薇穿越倒是好,带着一个拖油瓶,还是个泼妇。既然接收了人家的身子,孩子会替她好好养,家也会帮她好好照顾的。只是,眼前这个帅气逼人的男人就是孩子的爸?不负责任!你竟然还想带走孩子!?没门!唔娶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作者莫浅笑的经典小说王妃超甜,王爷逆天宠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王妃超甜,王爷逆天宠他是惊才绝艳的齐王,她是苏氏遗孤,被迫嫁给他冲喜。本以为他能活着回来,却还是死了。她当了三年的寡妇,乐得自在。可谁想,她却突然被人盯上了,那人强势又霸道,手段极为残暴。苏语恐慌,想跑。他戴着面具,跑哪去?她问你到底是谁?喜欢你的男人。苏语讶然什么时候瞎的?当他的身份揭开,苏语气炸了。他拥她入怀,不气,本王给你买了一条街。她横眉竖眼。不够?那...
妖帝至尊之邪妃太嚣张由作者公子安爷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妖帝至尊之邪妃太嚣张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作者江城之景的经典小说至尊医圣在都市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他本是一名普通的医患家属,一次车祸,竟然让他意外得到了医仙的传承,让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医学奇迹。...
至强农神字数10574918天苍苍野茫茫,向来美女爱豺狼!大学四年,弹指瞬间,毕业在即,小刚就要回乡种地了,今天,是她最后的机会!...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想Peach的经典小说娇妃路子野,要宠!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被自己夫君亲手推下高楼,还被人嘲讽蠢货。再睁眼,回到了七年前。所有不甘,遗憾她都有机会重来。然而却招惹上了不能惹的人。一开始公子,春宵一度可好?某王爷就你这模样,还是免了吧。后来却娘子,求你今天也怜爱我。某王妃勾唇冷笑夫君这模样,还是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