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再重复一遍:&ldo;模糊&rdo;一词绝没有任何贬义。我们毋宁说,这种模糊性更能反映语言的客观情况。
汉语这种模糊性和做诗与参禅有什么联系呢?
我先谈作诗。诗人心中有了&ldo;情&rdo;,有了&ldo;意&rdo;,需要表达。但是古往今来的任何国家的任何诗人,不管多么伟大,也绝不可能言以尽意,总会碰到言不尽意的矛盾。他们只能把最精彩的东西保留在自己心中,成为千古重复了无数次的悲剧。谁也改变不了,而且永久也不会改变。这是说的作者。
从读者方面来说,审美经验也是极难确定的,换句话说就是相当模糊的。根据接受理论,其关系是作者→作品→读者;然后是读者→作品→作者,是一个倒转过来的读者与作者相互猜谜的活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几句非常精彩的分析:&ldo;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出必显。&rdo;这种猜谜活动,确实是异常模糊的。中国古人说:&ldo;诗无达诂&rdo;,可谓慨乎言之矣。
这样一来,模糊朦胧的语言,也许比明确清晰的语言,更具有魅力,更具有暗示的能力,更适宜于做诗,更能让作者和读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作为诗的语言,汉语在世界众语言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中国做诗,讲究&ldo;炼&rdo;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多得很,什么&ldo;红杏枝头春意闹&rdo;,什么&ldo;春风又绿江南岸&rdo;,什么&ldo;云破月来花弄影&rdo;,什么&ldo;僧敲月下门&rdo;,等等,简直俯拾即是,为世界文学史中所仅见。这种情况是由汉语的特点所决定的,而汉语的特点又是与它的不分词类、没有时态等等语法特点分不开的,换句话说,就是与它的模糊性分不开。
现在再谈参禅。当年灵山会上,如来拈花,迦叶微笑。师徒二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辈凡人,实在弄不清楚。禅宗在中国兴起以后,最初是&ldo;不立文字&rdo;;到了后来,发展成&ldo;不离文字&rdo;。个中消息,是颇值得参一参的。流传于许多《传灯录》中的所谓机锋,绝大部分是语言。从《祖堂集》到《五灯会元》,莫不皆然。这些机锋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张中行先生怀着极大的勇气,居然把这些天书般的机锋整理成了11类。我真是非常佩服。我现在借花献佛,从中抄出几个来,给读者一点感性的认识:
云门海晏禅师‐‐僧问:&ldo;如何是衲下衣事?&rdo;师曰:&ldo;如咬硬石头。&rdo;(《五灯会元》卷三)
幽溪和尚‐‐问:&ldo;如何是祖师禅?&rdo;师曰:&ldo;泥牛步步出人前。&rdo;(同上书,卷五)
抚州覆船和尚‐‐僧问:&ldo;如来是佛?&rdo;师曰:&ldo;不识。&rdo;问:&ldo;如何是祖师西来意?&rdo;师曰:&ldo;莫谤祖师好!&rdo;(同上书,卷十)
庞蕴居士‐‐后参马祖(道一),问昌:&ldo;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rdo;祖曰:&ldo;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rdo;(同上书,卷三)
延寿慧轮禅师‐‐僧问:&ldo;宝剑未出匣时如何?&rdo;师曰:&ldo;不在外。&rdo;曰:&ldo;出匣后如何?&rdo;师曰:&ldo;不在内。&rdo;(同上书,卷八)
石头希迁禅师‐‐僧问:&ldo;如何是解脱?&rdo;师曰:&ldo;谁缚汝?&rdo;问:&ldo;如何是净土?&rdo;师曰:&ldo;谁垢汝?&rdo;问:&ldo;如何是涅盘?&rdo;师曰:&ldo;谁将生死与汝?&rdo;(同上书,卷五)
清平令遵禅师‐‐问:&ldo;如何是有漏?&rdo;师曰:&ldo;笊篱。&rdo;曰:&ldo;如何是无漏?&rdo;师曰:&ldo;木杓。&rdo;(同上书,卷五)
三平义忠禅师‐‐讲僧问:&ldo;三乘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rdo;师曰:&ldo;龟毛拂子,兔角拄杖,大德藏向什么处?&rdo;(同上书,卷五)
金可观禅师‐‐问:&ldo;从上宗乘如何为人?&rdo;师曰:&ldo;我今日未吃茶。&rdo;(同上书,卷七)
国清院奉禅师‐‐问:&ldo;十二分教是止啼之义,离却止啼,请师一句。&rdo;师曰:&ldo;孤峰顶上双角女。&rdo;问:&ldo;如何是佛法大意?&rdo;师曰:&ldo;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旁。&rdo;问:&ldo;如何是西来意?&rdo;师曰:&ldo;东壁打西壁。&rdo;(《五灯会元》,卷四)
保福可俦禅师‐‐僧问:&ldo;如何是和尚家风?&rdo;师曰:&ldo;云有青天水在瓶。&rdo;(同上书,卷八)
兴教唯一禅师‐‐问:&ldo;如何是道?&rdo;师曰:&ldo;刺头入荒草。&rdo;曰:&ldo;如何是道中人?&rdo;师曰:&ldo;乾屎橛。&rdo;(同上书,卷十)
中国禅宗机锋的例子,多得不得了。举出上面这一些来,可见一斑了。
这里也有一个接受过程。说话者→说出来的话→听者。然后,听者→说话者的话→说话者,倒转过来,以意逆志。听者猜到的谜,与说话者要说出来的谜,其间距离究竟有多大,那只有天晓得了。这同如来拈花,迦叶微笑一样,是永远摸不到底的。但是,只要说者认可,别人也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这些机锋语言,看来五花八门;但是,据我看,纲只有一条,这就是中国汉语的模糊性。参禅斗机锋,本来就是迷离模糊的。再使用中国朦胧模糊的语言,可谓相得益彰了。在这里,我必须补充几句。对斗禅机来说,汉语的模糊性同做诗不完全一样。它不表现在语法形态上,而表现在内容含义上。然而其为模糊则一也。
写到这里,我可以回答我在上面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了:为什么禅宗独独在中国产生而又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为什么独独在中国做诗与参禅才产生了这样密切的关系?我们回答是,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汉字的模糊性。
表现在禅机方面的,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动作,比如当头棒喝,拈杖竖拂,直到画圆相,做女人拜,等等,等等。因与语言无关,我就不谈了。
文章就算写完了。义理非吾所好,亦非吾所长,只是阴差阳错,成了一只被赶上了架子的鸭子,实非所愿,欲罢不能,不得已而为之。我在文章开始时说到,与其让别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不如自己来跑上一趟。现在终于跑完了。张中行先生自谦是&ldo;禅外谈禅&rdo;。我毫不自谦是&ldo;野狐谈禅&rdo;。&ldo;野狐&rdo;是否能看到真正内行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呢?这就要请方家指正了。
1992年2月1日写完
第20章漫话历史题材
粉碎&ldo;四人帮&rdo;以后,中国文艺界迎来了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许多被&ldo;四人帮&rdo;血口喷人诬陷打击的老作家恢复了名誉,振奋了心情,正在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从事写作,希望在有生之年写出更好的作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一批年轻的小将,思想本来就没有多少框框,正在斗志昂扬,勇闯禁区,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写出了一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作品。眼前的文艺界确实一派大好形势,无论谁看到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三千世界,即使高远,也离不开凡尘俗世。修行之人,纵使飘渺,也逃不脱世道人心。说是虚幻,其实也是现实。说是仙侠无情,其实也是人生百态。故事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多谢所有将这部作品看到最后的人,谢谢。。。...
...
逆生死,破轮回,乱阴阳。本死之人,因为一生执念,逆死返生。这是一段在阴曹地府修行的传奇故事!故人已死一执念,上穷碧落下黄泉。破乱阴阳动轮回,只为逆死以返生!苏醒在三生石上赋诗一首,说是到此一游。天子娘娘难产鬼着急,乱中苏醒当孟婆,话说孟婆汤好喝吗?没喝过?尝一口试试味道。在酆都好不容易混出一个工作,在澡堂里当师傅,要为女鬼搓背?!阎王老爷的孩子成功生下来了,要请苏醒当家庭教师,听说是个漂亮的女孩子。苏醒大喊道教鬼啊!我是一个人?(考究与创新并存,集阴间神话体系。修缘已有百万字完结小说,人品有保证!)...
谁说修仙就要以无上境界,看破天地奥义,破碎虚空。喝着小酒,哼着小曲,薰薰然,飘飘然,踏上大道,才是太上境界。本书讲的是,一位被情人惩罚而历千世情劫的现代大学生(他自己不知道),被别人送回千世前(穿越了),重新修道(看运气吧),重续前缘(看看是否有机会直接搞定那个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女人),同时夹杂壮丽的风景,神奇的怪兽,豪爽的朋友,漂亮的女孩,和一些奇奇怪怪的闲杂人等(玄虚目无表情的举着牌子上书我是第二男主角)。...
声明本文全文虚构世界,请不要与真实世界对号入座。名为百战的游戏系统,在下架之前发生了意外,其余系统帮助他完善核心。最终在一场不明的爆炸之中,穿越到异世界,在那里百战通过庞大的系统数据,建立新的文明,改造偃甲,异世界制造机甲,武器,创造新的世界,新的巅峰!!...
穿越了,而且成了一派之尊!看起来似乎不错,只是这个门派似乎弱了点,人也少了点师兄,师傅说了,振兴本派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唯一的同门师妹一脸不爽的说道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赶紧将掌门之位让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