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其实也不怪隆科多和年羹尧蠢,会被胤禛的演技迷惑。
因为胤禛在年羹尧回京后一直都表现出一副针对廉亲王胤禩等人的态度。
先是骂胤禩办事都是以结交人的心思为主,半点都没有为大清江山社稷着想。然后反手就以裕亲王保泰迎合廉亲王胤禩,没有君臣大义为由,罢黜了保泰的和硕亲王之位。
和八爷党搅得最深的宗室亲王,就是裕亲王保泰,他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八爷党的风向标。
而这个风向标被胤禛罢黜,就表明了皇上的态度。
隆科多和年羹尧都以为胤禛要收拾的,或者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火,烧到的对象不会是自己,而是八爷党等人。
因为有些八爷党的确仗着身份跳的很欢,不拿胤禛当一回事。
比如佟家长房出身的鄂伦岱。
在胤禛对自己姨母所生的儿子阿尔松阿以结党营私罪处置的时候,鄂伦岱就跳了出来,直接把胤禛的御批当着所有人的面扔到了地上,极力党护阿尔松阿。
在康熙朝因为先帝的纵容,养成了鄂伦岱胆大妄为的性子,又因为只要他们不造反,因为佟家人,先帝最多也就是革职而已。所以他倒也敢作敢当,把所有人罪责包括一些足以定死罪的罪责全部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胤禛敢处死他吗?
还真不敢。
鄂伦岱是长房继承人,是佟家族长,再加上之前一直跟着佟家大部队走,所以佟半朝的资源,鄂伦岱比隆科多拥有得更多。
在佟家还是佟半朝的时候,胤禛还真不敢直接处死他。
再加上,这辈子皇太后乌雅氏没驾崩,那阿尔松阿可是皇太后亲妹妹的儿子,这段时间,皇太后那么配合胤禛,胤禛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多多少少要给皇太后一点脸面,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将阿尔松阿革职发往盛京。
但即便是这样的结果还是让鄂伦岱很是不满。
他跳出来和胤禛作对,当然不是傻了。
鄂伦岱看出来了廉亲王胤禩和恂郡王胤祯现在都有些心灰意冷,没有多少斗志的模样,但八爷党内成员还是有不少,所以他想要接手八爷党。
而是想要当党首,那就必须要护住党内成员,不然还当个屁党首呀!
然后也不知道鄂伦岱是真瞧不起胤禛,不满这事,还是被人算计,多喝了几杯黄尿。
竟然在雍正三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清晨,直接在乾清门院内掀衣便溺。
这简直就是直接打胤禛的脸,胤禛大怒,下谕旨骂其“罪恶多端”,但也只能将其赶回家暂时待着。
所以隆科多和年羹尧就觉得,有鄂伦岱等人顶在前面,他们不可能是胤禛的第一目标。
事实上,他们的想法也没错,胤禛烧的第一把火的确是八爷党等人。
只是罢黜了保泰后,胤禛见八爷党等人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心是彻底放松了下来,然后嘛,和隆科多年羹尧想得不一样。
胤禛见状就觉得八爷党等人都是秋后的蚂蚱,逃不掉了,早收拾,晚收拾都差不多,不用特别着急。
先过个好年再说。
只是没想好,这正月还没出了,年羹尧就一头撞了上来,目标还直指怡亲王胤祥,这下子胤禛对他和隆科多忍不下去了。
要知道隆科多和年羹尧在他继位后,除了有背景的官员外,中层阶级的官员,被这两人换了一半有余。
虽说换下去的人,的确都是屁股上有屎的,可上位的那些官员,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甚至于说句不好听的,比之前那些官员都还不如了。
虽说中下层官员混乱,从一废太子后就开始了,但这些人都还保有一点点的底线,那就是——贪污搜刮都可以,但绝对不能让直辖的来个官逼民反。
当然不是谁微操都厉害,能精准的把握住这其中的度量,所以总会有一些地方的百姓活不下去,然后官逼民反了。
然而先帝用事实告诉了所有人,他可以对贪污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谁逼反了百姓,谁倒霉,谁求情都没有用的那一种。
另外了,先帝用人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哪怕就是在外人眼里顺风顺水的年羹尧,其实也在先帝的手下办过一些小差事,办得坦坦荡荡后,先帝才对年羹尧委以重任,而非直接空降。
那种没办过什么差事的人,没有实操经验的人,皇上就算再看好,也只会像蕙兰的哥哥高瑞那样塞到皇宫的侍卫大军里,让其历练一二,表现好的,才会慢慢的委以重任。
而现在被隆科多和年羹尧举荐上位的那些人,不少人-->>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娱乐圈]穿成花瓶后被迫成为顶流 腓腓只想当咸鱼[清穿] 相亲对象是初恋 作精女星带着龙宫回来了 我有一座火葬场[无限] 单恋轨道 职业嘴替,日入十万 恶女的快穿 我不就想捅个天吗(修真) 喵? 文工团的大美人[七零] 社恐与反派恋爱图鉴 遇A成A(穿书) 男主怎么又爱上我了[快穿] 招仙令 乡间小饭馆[美食] 退团后我成了极限运动员 灾后种田囤货生活 出村后,大佬她在城里杀疯了 九零百亿小房东
她现代医术界的新星,却穿越到林府貌美如花的废材庶女身上,看她如何挥舞着小皮鞭收服傲娇王爷,与他一起俯视天下!...
最强兵王回归都市,却不想突然多出来了一个女儿。秦风愁了,给女儿找个什么样的后妈呢?冰山女总裁选我,我可以教女儿怎么赚钱。美女老师我可以教女儿成才。清纯小护士我可以教女儿医术。...
...
...
主人公叫江尘段秋雪秀秀的小说叫做剑道独尊杂役弟子,它的作者是青鸾峰上写的一本玄幻科幻类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杂役峰虽然是杂役弟子居住的地方,但是其规模却已经可以媲美大秦帝国内的一座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
宁可借屋停丧,不可借屋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