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秦汉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第4页)

《说苑》

《说苑》是刘向采集古书经修纂而成的书籍,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刘向是西汉末期集文学家、经学家、政治家与目录学家于一身的学者。本着宗室的爱国心,刘向从古书中大量取材,重组一些条理清晰、说解简易的故事寓言成书,即《说苑》,希望借此提升皇帝的行政素养。《说苑》书20卷,共分20个主题,依次是: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和反质。全书以治道为重心,以儒术为根本,以故事传达理念的表述方式,展示了刘向本人的政治思想,也呈现了汉武帝以后的政治思潮。同时,该书善于叙事,对话描写高超,文字简洁精到,具有独特的文学风貌。

班固与《汉书》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人。班固的父亲班彪是东汉光武帝时的望都长。班彪博学多才,专攻史籍,是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不满当时许多《史记》的续作,便作《后传》65篇,以续《史记》。班固从小就非常聪明,9岁便能作诗文。长大之后,班固熟读百家书,并深入研究。渊博的学识以及很强的写作能力,为他以后的作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他23岁那年即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去世,班固私自修改国史,因此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赶到洛阳,为班固申辩。当明帝审阅地方官送来的班固书稿时,十分欣赏班固的才华,并任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图籍,校定文书。他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同撰成《世祖本纪》。随后迁任为典校秘书,又写了功臣、平林、公孙述的列传、载记28篇。

后来明帝命令班固继续完成他原来所欲著述的西汉史书。班固通过一再的思索之后,经过潜精积思20余年,终于在建初七年(公元82年)完成了《汉书》的大部分著述任务。和帝永元初年(公元89年),班固以中护军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永元四年(公元92年),窦宪以外戚谋反而畏罪自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先被免官,后有人因曾受班固家奴侮辱便借机搜捕班固入狱。不久,班固死于狱中,时年61岁。班固死后,《汉书》尚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分别由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奉诏继续完成。书成后即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班固像

《汉书》书影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制全袭《史记》而略有变更。《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种体裁,《汉书》有纪、表、志、传,改“书”为“志”,没有世家。凡《史记》列入世家的汉代人物,《汉书》均写入“传”。《汉书》这种体裁上的改动是符合历史时势变化的,是合理的。同时,《汉书》的体例较《史记》有了一些创新。在纪部分,《汉书》不称“本纪”,而改称为“纪”。在《史记》的基础上,《汉书》增立《惠帝纪》,以补《史记》的缺略;在《武帝纪》之后,又续写了昭、宣、元、成、哀、平等6篇帝纪。在表的部分,《汉书》立38种表,其中6种王侯表是根据《史记》有关各表制成的,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只有《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是《汉书》新增设的两种表。《古今人表》专议汉代以前的古代人物,表现了班固评论人物的论事标准,暗示出他对汉代人物褒贬的立意,且网罗甚富,亦不无裨益。而《百官公卿表》记述了秦汉官制和西汉将相大臣的升迁罢免死亡,是研究古代官制史、政治制度史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志部分,《汉书》改《史记》的“书”为“志”,而又予以丰富和发展,形成我国史学上的书志体。

佛教东来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佛教主要经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东汉初,汉明帝曾派秦景等使臣出使天竺(印度)求佛法。他们从大月氏(在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取回佛教的《四十二章经》,并译成汉语。他们还请来了两位天竺高僧,并用白马驮回了大量经书,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汉明帝还专门为在洛阳西门外两位高僧建造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即白马寺。

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时期,安息国僧安世高于桓帝年间来洛阳开始译经,在20多年中共译经34部40卷。印度僧人支娄迦谶于桓帝末年至洛阳,灵帝年间译出佛经14部27卷,如《般若道行品经》《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等,都是大乘佛教经典,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印度大乘般若学的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它不仅得到贵族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下层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佛教寺院遍布大江南北,以佛教为主题的石窟艺术也在民间兴起。因为在这个时期,社会大动乱,人们感到人生的苦难和希望的渺茫,极力寻求解脱与精神安慰。

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思想,认为任何人和事物都是有内在的起因和后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还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总可以达到幸福的彼岸。这种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社会统治秩序,而且对于承受苦难的人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佛教还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空”,只不过因为有“缘”才产生出来。佛教这些观点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诸多相似处,因此佛教思想作为一种高深的哲学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寺院和僧尼数量激增。与此同时,佛教与政治关系更为密切。上流社会十分尊重佛教和僧人。梁武帝还曾4次舍身到寺庙中“为奴”。大批擅长儒学和玄学的人与僧人来往密切,共同探讨研究佛学,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佛教传入后,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结合,逐渐中国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尔雅》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书,它是中国词典的一个雏形,对后世影响很大。关于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以后儒家经师解说经书经汉代学者加以整理而成。现在流传下来的《尔雅》分19篇,共有词组2091条。释诂、释言、释训是一般词语,即用当解释古语或方言。后16篇(释亲、释器、释宫、释光、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木、释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分类汇释语词,对各种名物加以解说。《尔雅》是一部研究先秦词汇的重要资料。

《淮南子》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出现的一部博大精深、气势恢宏的理论巨著。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撰了《淮南子》一书,此书分“内篇”“外篇”和“中篇”。全书共21篇,除第21篇《要略》作为介绍著书的目的及各篇的内容提要外,其他各篇均冠以“训”,如“厚道训”“天文训”“人间训”等,意为各种理论观点的阐释、解说。就涉及的内容来看,可谓当时的百科全书。“原道训”是全书的理论总纲,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宇宙发生论、天文学、地理学、人性论、道德论、政治论、军事论等。

《公羊传》

《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或名《公羊春秋》,是专门阐释《春秋》的儒学经典。战国时已流传,成于西汉初年,写定者为景帝时的公羊寿和胡母生,而非战国时的公羊高。此书着重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颇适于用作议论政治的工具。

许慎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由个人独立编纂完成的集大成的字书,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此书完全改变了周秦时代训诂词典的方法,开创了全面系统解释字的形、音、义的新体例,构成了严整的字典编纂格局。全书以小篆为主体分析字形结构,分列为514部,始一终亥,部与部的排列顺序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近似为准则。

许慎科学而有条理地分析阐述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文字的功用、汉字的构造等,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所收的字有经书(特别是古文经)中的常见字,包括篆文、古文、籀文、俗体等,既有先秦的字,也有汉代新产生的字,为后代考查汉字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材料。近代识别甲骨文、金文,多依赖于这部工具书。《说文解字》释义,采用因形说义和选取书传中的古训等多种方式,虽为字书,实际上也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训诂书。

汉代纺织业

中国的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两汉时期是纺织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丝、麻、毛纺织技术都已达到较高水平,边远地区的棉纺也有所发展,缫车、纺车、络丝工具,以及脚踏斜织机都已广泛使用,提花机已经产生,染色技术进一步发展,发明了多色套版印花和蜡印工艺。“薄如蝉翼”的素纱可与今天的尼龙纱相媲美。精练后的蚕丝重量能减轻25%,质地柔软,雪亮光泽,竟与现代用科学方法计算出的丝胶占总量的14的数量相吻合。平纹的绢,其经线密度达每厘米164根。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绢,经纬密度达200×90根平方厘米。还有精美的锦、瑰丽的刺绣,都名冠天下。

西汉时原料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当时的原料主要有蚕丝、葛、麻、毛、棉等。蚕丝主要产自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出现了临淄、襄邑(今河南睢县)、任城(今山东济宁市)等著名的蚕业中心。汉代制毯和纺织用的毛纤维主要是羊毛,精密稀疏程度几乎与丝织罗相仿。产棉区从边境地区拓展到东南、南部沿海、新疆和云南一带。

缫纺技术进一步推广,手摇纺车早已普及,并发明了脚踏纺车。纺车的发明和推广使丝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大增加。织造技术得到提高。西汉初年,钜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创制了一种新的提花机,用120蹑60天能织成一匹散花绫,“匹值万钱”。此后又有人把它简化,使片综提花机发展为束综提花,是一次大的飞跃。

此时的罗织机已能织出四经绞素罗和以四经绞罗为地,两经绞起花的菱纹罗;主要用于织造地毯、绒毯等类毛织物的立织机能织出新疆民丰尼雅东汉遗址出土的那种毛织彩色地毯,其表面用橙黄、朱红、翠绿等色起绒,花纹历历在目。梭和筘分别是引纬和打纬的重要工具,它们的普遍使用,使得织造过程形成脚踏提综开口,一手投梭、一手持筘打纬的完整体系,这种织机一直沿用到近现代。西汉时期,练、染、印工艺都有了进一步发展,染印技术广泛使用。

秦兵马俑

秦始皇为了向后人炫耀他的翦灭六国、天下归一的盖世武功,在动工修建规模浩大的皇陵工程时,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皇陵兵马俑坑。

兵马俑坑有1、2、3、4号坑,均为规模巨大的土木结构建筑。其中4号坑内有坑无俑。最大的是1号坑,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四周绕以回廊,总面积约12600平方米,6000个兵马俑以及战车、步卒相间排列,呈长方形军阵;2号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内容为战车和骑、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3号坑面积最小,总面积约520平方米,有驷马漆绘的木质战车和执殳的仪仗,象征军阵的指挥部。

兵马俑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秦军形象,有指挥的将军,也有一般武士的步兵、骑兵、车兵、弓弩手等。形体高大魁梧,一般均在1.75米左右,指挥官身高在1.95米以上。很多将士手中握着真正的青铜兵器。其面相多数表情刚毅,昂扬奋发。五官位置准确,富于质感。陶俑细部的雕塑颇费匠心。

秦兵马俑一号坑

兵马俑的制作,是先用泥做好内胎,再上一层细泥,然后在细泥上雕塑出俑的五官、衣纹等细微部分。俑的头、手、躯干都是分别制作然后组合的。细部加工完以后,送入窑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彩绘的颜色有朱红、粉红、绿、粉绿、紫、蓝、中黄、橘黄、灰、褐、黑、白等。眉目、须发呈黑色,面目、手足涂朱红色。

而陶马和真马一般大,用于骑兵的战马高约1.72米,体长2.03米,剪鬃,备鞍,一看便知处于临战状态。驷马体型略小,筋骨起伏变化似真马一般。马头抬起,耳前倾、双目大睁、鼻孔翕张,体现出战马静中有动的状态。

战车多为木质结构,因年久而朽毁,但从残存的遗迹中也可以看出其大概来。

秦皇陵兵马俑群,是昔日秦王朝强大国力和军威的象征。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烧陶技巧和智慧,为后人研究秦史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熹平石经

——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

公元175年,熹平石经(亦称“汉石经”或“一字石经”)刻成。目的是订正六经文字,由蔡邕等参校各家诸体文字的经书,用朱笔以隶书体,将《鲁诗》《尚书》《仪礼》《周易》《春秋》5经和《公羊》《论语》两传写于46块石碑上,经工匠雕刻,树立于太学门外,成为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官立石经有极高的权威性,一时每天前往观看和摹写者将街巷都塞满,各家对文字的争吵也平息。“熹平石经”对统一书籍文字和思想有重要意义。而在摹写过程中,诱发起以后的捶拓复制、雕版印刷。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春禧宫谋  抱天揽月传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唐诗三百首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德国  圣世巫医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历史的教训  我有一尊炼妖壶  飞毡  

热门小说推荐
九州天骄

九州天骄

主角赵凡余小艾真正的富豪,从不炫耀他所拥有的一切,包括金钱,女人,权利。只有土豪才会用钱武装自己,并且大张旗鼓的炫耀。一个近乎现实的梦境,让赵凡重生了,人活一世,要么碌碌无为,要么轰轰烈烈,梦醒后,他选择了后者...

一觉醒来我成了八千年以后的主人公

一觉醒来我成了八千年以后的主人公

本来只是想睡觉,没想到睡醒之后,反倒成为了主角!维护世界和平?我拒绝!带领人类前进?我再次拒绝!顺便推两个妹纸?好吧,我答应!...

历史粉碎机

历史粉碎机

浩荡历史长河,我自逆流而上,于华夏存亡之际,只手挽天倾。第一站,1644年,魂穿已经挂进上吊绳的崇祯...

全能贵妃:娱乐圈团宠女神

全能贵妃:娱乐圈团宠女神

(穿越+全能+马甲+团宠爽文)孤傲清高贵公子vs娱乐圈全能女王。盛婉做了一辈子的祸水妖妃,穿越后发觉转世竟然是个蠢笨的草包美人,被欺负的都自尽了。这怎么能忍!手撕绿茶,脚踢白莲,一切阻挡她的只有被销毁的下场。这个世界艺人不仅能赚钱还广受喜爱地位崇高?舞姬出身的盛贵妃表示很满意舞乐美食丹青诗书上才艺!只要你想,她无所不会!!在成为世界上最璀璨的那颗星星的路途上,无数裙下之臣被光芒吸引而来。被团宠的日子里,甚至不用她亲自下场动手,敌人就已经消失不见。人生如雪寂寞直到那个孤高清傲的男人出现,一眼洞悉她心底的残缺...

千夫斩

千夫斩

历史从来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真的么?虽然是意外,但是梁鹏飞的的确确从21世纪回到清朝,既然连老天爷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难道我还要装傻不成?千万人,也挡不住老子这个匹夫横刀斩断满清的江山社稷!!!从海外开始发展,一点点势力的积攒,一步步计划安排,梁鹏飞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为之震惊的看看现代军火推销员穿越回清末,祸乱清廷,祸害天下!总之这部书很YD很热血,嗯,造反是肯定的,大伙慢慢看就知道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